...1.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免疫性溶血贫血有效,但对其他溶血多无效,避免滥用。 2.输血浆虽可暂时改善一般情况,但对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反可加重溶血反应,由溶血引起的并发症应及早防治。...
...停止用药后抗人球蛋白试验转为阴性需要0.5~1年。但是甲基多巴服用后发生溶血性贫血仅有1%,贫血多为轻~中度,由于IgG吸附的红细胞为体内脾脏吞噬细胞所破坏。 凡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均应仔细询问病史,有肯定服药史者,一般诊断不难,加上...
...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体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等。血管外溶血一般较轻,可引起脾肿大,血清游离胆红素轻度增高,多无血红蛋白尿。如果幼红细胞,直接在骨髓内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红细胞生成,这也是一种血管外溶血,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病因 遗传性...
...美国Oh等报告了1例因使用左氧氟沙星而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例。(Ann Pharmacother 2003,37:101) 该患者82岁,白人,男性,因蜂窝织炎而使用左氧氟沙星(500 mg/d)10天。治疗完成后3天,因严重黄疸...
...交替,缓解期长数周至数年,最终约有30%患儿于发病数年后自然缓解,临床反复发作者可有轻度脾大。 3.一般症状 有溶血性疾病的一般症状,发作时出现突然寒战、高热、呕吐、腹痛等,贫血和黄疸加重,脾脏肿大,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发生大量...
...的一般检查主要用于确定被检查者是否贫血、是否溶血、有无自身免疫迹象或其他原发病。 1、 血象:贫血或伴有血小板、白细胞数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再障危象时可明显降低)。 2、 骨髓:多呈增生性贫血(红系以中幼红为主)骨髓象;再障危象时可呈...
...异常(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酶异常(蚕豆病、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等);(2)红细胞外因素,如红细胞被抗体破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感染所致溶血(疟疾、细菌感染等),物理和化学因素...
...3类:①药物性免疫,导致抗体介导的溶血反应;②药物作用于遗传性酶缺陷的红细胞;③药物对异常血红蛋白所致的溶血反应。不同药物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机制不同。按照免疫原理可以分为4类即半抗原型、免疫复合物型、自身抗体型、非免疫型蛋白吸附型。...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可予以诊断。 鉴别 临床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两种疾病时,也可出现溶血和血小板减少的症状,须加以鉴别,此两种疾病发生溶血的机理均为微血管障碍机械损伤红细胞所致,血片中可见较多的破碎...
...病史。起病急骤,伴有发热,寒战、进行性贫血、黄疸、脾肿大,常发生血红蛋白尿。少数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临床经过呈自限性,起病1~2周后溶血可自行停止,3个月内完全康复者占50%,最长不超过6个月。严重溶血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