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证_《张氏医通》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烦躁闭渴之患。用润燥汤。盖喘急腹胀。大便秘坚。烦渴咽痛。皆类实证。然而气虚。非真实也。是病浅而用药过深之失也。只宜斟酌。不宜疏通。若误行疏利。则方生之气复虚。而脱证将至矣。...

http://qihuangzhishu.com/495/285.htm

三焦病证的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的 三焦病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临床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有一般的规律。早期常表现为上焦病证,多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进而传入中焦及下焦,这种途径称之为顺。若病邪重,病人体质弱也可逆心包。有的也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07.html

伤寒足经不手经_《质疑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止言足经,不言手经,原本《内经》热病中六节之文也。自草窗刘氏不明其理,创伤寒只足经,不手经,诞妄欺人,莫此为甚。人之金、火两脏,不过以五行为分属,岂有真金、真火,故不能伤乎?至陶节庵易之以伤足不伤手。夫既不伤手,何手六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lu5586/274-29-0.html

三焦辨证及其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 上焦病证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病的初期常表现为肺卫症状,属手太阴肺经。具有二, 顺则发展为中焦病证,逆则出现心包证。上焦病证主要是指温邪侵犯肺经及逆心包的证候,也包括头面、胸胁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3.html

虚损_《虚损启微》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不论阴阳,虚损日久,皆能。有谓男子自肾心肺肝脾,女子自心传肺肝脾肾者,此其说不可信也。《难经》云∶损脉为病,一损损于皮毛,皮聚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不能营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

http://qihuangzhishu.com/298/16.htm

的检查_肺要做哪些检查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肺-疾病诊断与鉴别要点 1、病史(1)年龄(2)既往病史(3)接触史,尤其是疫区居住史等 2、伴随症状 寒战、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提示大叶性肺炎;高热、咳大量脓臭痰可能为肺脓肿;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痰血可能为肺结核;突发胸痛、咯血...

http://jb39.com/zhengzhuang-jiancha/FeiShiBian339461.htm

三焦病证的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的,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 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三焦病证自上而下的,这是一般的规律。临床有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71.html

六经无再_《叶选医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朱氏释仲景书。阐明奥旨。惠及后世多矣。犹于传经少达,乃至穿凿之甚。蕴要祖成氏之注。其过经不解例注曰∶经言伤寒十三日不解谓之过经,仲景焉有此话?是以成注为经矣。其六经又曰∶过经不解,乃为坏病。夫仲景所谓坏病者,言为逆犯所坏也。蕴要之说,讹...

http://qihuangzhishu.com/768/31.htm

温病分气与血两个阶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关于温病,历代温病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看法。主要有吴又可的九学说、叶天士卫气营血、吴鞠通三焦、柳宝诒六经、薛生白的正局与变局、杨栗山的气血等。虽见仁见智,但各执一说,使后人莫衷一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102.html

六经病的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是疾病本身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某些阶段性的表现,也是人体脏腑经络相互关系发生紊乱而依次传递的表现。一般认为:“”是指疾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发生性质的转变。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人体是一个有机...

http://qihuangzhishu.com/92/78.htm

共找到157,7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