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_《中风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凡此五者,各有主脉,肺涩(又名毛)、心洪、脾缓、肝弦、肾石也。如三菽见洪,为心火刑金,余可类推。以上二法,平人则不见,惟病患乃见。如病在经脉,则寸尺诊必变于常;如病在脏腑,则菽数诊必变于常。随其所变见而断其病,十不失一。一曰平诊法...

http://qihuangzhishu.com/277/12.htm

诊的含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变化了,但究字的来源却并不一定是女口此。是血管,所谓“血脉”、“经脉”、“络脉”等等,另外凡是物贯通连络而有条理的,亦谓之为.例如“地脉”、“山脉”、“水脉”、“叶脉”等等。可见人体是指血脉、经脉等而言的。既然如此,那么原来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6.html

阴阳二蹻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蹻主一身矫捷,入脑而主平衡。一、所候:阳蹻、阴蹻二二、部位:内外四池(经外奇穴也,内外踝直下前后凹陷中)三、诊法:用指按穴,以候酸麻胀痛气。四、所主:压内池,气下涌泉;压外池,气达至阴穴。以感觉有无、迟速、长短,判定是否“矫健”...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22.html

儿科诊法概要_【中医宝典】

...多汗惊惕,常见于心脾气虚佝偻病。 (四)切诊 切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体表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切诊包括按诊和诊两部分,都应在尽可能使患儿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1.按诊按诊包括按压和触摸头囟、颈腋、四肢、皮肤、胸腹等。 (1)按头囟小儿囟门逾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90.html

诊的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医宗金鉴》则以左寸候心、膻中,右寸候肺、胸,左关候肝、胆、膈,右关候脾胃,两尺候两肾,左尺配小肠、膀胱,右尺配大肠,又以三部分候三焦。 关于诊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 遍诊法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3.html

阴阳二维_《丹医秘授古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二维者三阴三阳纲维也。一、所候:阳维脉与阴维脉二、部位:手十宣及足中趾,此为诊候之初阶,二次第真气候。盖二维虽维三阴三阳,主溢蓄,其气固以三阴三阳为基础,然其浮行于体表,无形质可究,故只可以真气察知,以感摄法为用也。三、诊法:甲、...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4.htm

诊的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分类 1.遍诊法: 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2.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竿珠_《丹医秘授古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一、所候:小肠经二、部位:小海穴三、诊法:本以候气为主,用中指叩弹小海穴。四、所主:诊法一般叩弹一次即出现麻跳,两次方出现者为气迟,三次方出现者为气迟甚,四五次方出现者为小肠气化功能极差。叩弹后跳痛但不麻者为小肠热证。叩弹后麻木不仁为患...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16.htm

第六章第四节诊断方法--重视目诊,多种诊法合参_【中医宝典】

...壮医在汉魏以后诊断方法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且许多方法独具特色,现常用的有:目诊、问诊、望诊、诊、腹诊、甲诊、指诊、耳诊。 一、目诊 壮语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眼睛极为重视,认为这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24.html

《辨章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法、平脉法为诊法正宗,指出:“辨、平脉、仲景论百病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39.htm

共找到451,6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