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琳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脉原 脉名 脉类 寸关尺脏腑部位 诊法 平脉 病脉 主诸病脉 可治病脉 诸可治病脉 死脉 诸病死脉 奇经 内经切脉之图 浮 洪 虚 芤革 散 微 沉牢 伏 实 迟 缓 数 结 促...
...强弱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医原》亦日:“六脉之中,有一脉独乖者,即当于独乖之一脉求之”;其二,脉体独变,如《脉理求真》日:“有以五脏五脉各应互见,而六部六脉偏见一脏之脉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独名也。”正常时,六脉从容和缓而...
...雷公曰问于岐伯曰:五脏六腑各有原穴,诊之可以知病,何也?岐伯曰:诊脉不若诊原也。雷公曰:何谓也?岐伯曰:原者,脉气之所注也。切脉之法繁而难知,切腧之法约而易识。雷公曰:请言切腧之法。岐伯曰:切腧之法,不外阴阳。气来清者,阳也。气来浊者,...
...见产后,岂无脉洪数而生者。)(洪数中得胃气者亦生,坚强者死,亦须审原禀脉何如?乃当知)...
...虽软,犹可见也;散脉按之绝无,不可见也。虚之异于濡者,虚则迟大而无力,濡则细小而无力也。虚之异于芤者,虚则愈按而愈软,芤则重按而仍见也。夫虚脉兼迟,迟为寒象,大凡证之虚极者必挟寒,理势然也。故虚脉行于指下,则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更有浮取之...
...运气于两掌,平掌离病人一二尺,撩循二维部位分别而过,以病人之“八触反应”定其维脉之溢蓄状况。此法原用于导引术,其以不同方式用之,又能使阴阳不能自相维者,或三阴三阳间不相维者,得其中道,以合圣度。惟此术非一般医家所能运用,上师讲学,其次第每因...
...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赭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
...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挺,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请言其道。牦,厘同。喙,音晦。此九针之形状功能。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
...目录 《中药大辞典》五脉绿绒蒿花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五脉绿绒蒿花 【出处】《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拼音名】Wǔ Mài Lǜ Rón?? Hāo Huā 【别名】欧摆完保(藏名) 【来源】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花蕾...
...人身本无病也,凡有所病,皆自取之。或耗其精,或劳其神,或夺其气,种种皆致病之由。惟五脏充足,六腑调和,经脉强盛,虽有所伤,亦不为病∶若脏腑经脉原有不足,又不知持重调摄,而放纵无常,焉得无病!如脏气不足,病在脏;腑气不足,病在腑;经脉不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