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选用抗生素应毒性小、无过敏反应,对病原菌针对性强。4)要有恰当的用药时期,一般于麻醉开始或手术早期静注或肌注;给药次数与时限,一般认为染菌4小时内是预防的有效期,只需一剂即可奏效。术后预防性用药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2)心脏手术:...
...缺血性中风是指脑血栓形成或脑血栓的基础上导致脑梗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脑血栓形成多在50岁以后起病,男性较多,常于休息、静止或睡眠时发生症状,发病情况较脑出血缓慢。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在血压低时更易...
...及辅酶A等。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维脑路通、川芎嗪等均可适当应用。体外反搏治疗能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颈总动脉的血流量。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供血给视盘的后睫状动脉和视网膜动脉,能增加后睫状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供给量,使...
...急性脑血管病(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前由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以细辛注射液可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抑制红细胞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内凝血和促进纤溶活性的功能,可迅速溶解微血栓,改善梗死区的...
...大脑广泛而散在的缺血性变化,从而引发精神症状,并非抑郁症。 国外资料表明,脑动脉硬化所致的精神病和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已占老年精神疾病的首位。在此病病程进展中,病人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若不积极治疗,病情恶化后还可有精神错乱、人格改变、...
...的高危无症状病人3284例,有症状的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病人12153例。结果显示,如将全组病人放在一起分析,氯吡格雷组病人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危险只比安慰剂组减少5%,差异无显着性(P=0.22)。但在有症状(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组病人中,氯吡格雷...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Anitha Vijayan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 研究人员给12只发生缺血性损伤后的大鼠分别应用HGF和安慰剂治疗,并与假手术的6只对照大鼠进行比较。大鼠于48小时后处死,对其肾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微量放射自...
... 比利时著名心血管病专家JanAStaessen教授在会上就高血压治疗研究作了专题报告。他认为,对于各个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均与卒中或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死亡呈线性相关,特别是与卒中引起的死亡关系更为密切。针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抗生素后效应(PAE)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的新理论,是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一项新指标,PAE可为抗生素更合理用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P-AE系指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持续受到抑制的效应,是抗生素对其作用...
...预防脑梗塞复发首先要干预治疗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压。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使患者血压尽可能缓慢降至<140/90mmhg。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时(一般为卒中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