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专书之概论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惜其罗辑虽丰,而发明甚鲜,且不及燥病。宋佑甫之《南病别鉴》,乃取叶天士《温证论治》分条注释,及校刊薛生白《湿热条辨》薛公望《伤寒古风》,末附自着。意以伤寒为病,温热为南病,则未免拘泥。然欲知叶薛各家,则亦可涉猎及之。汝琴舫之《治温阐要...

http://qihuangzhishu.com/723/9.htm

温病总论_《温病指南》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伤寒迥不相同.伤寒必在冬月.温病四时皆有.伤寒乃感严寒之气.日传一经.宜分六经施治.温病乃感温热秽浊之气.传变不定.宜分上中下三焦.及邪之在气在血以治之.以古书所列温病而论.春初风木当令而病者为风温.春末夏初温热渐盛则为温热.夏令病...

http://qihuangzhishu.com/271/5.htm

《南北书论[节录]》在线阅读

...亲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然此时王派虽显,缣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赵宋《阁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愈微矣。 褚遂良虽起吴越,其书法遒劲,乃本褚亮,欧阳询同习隋派,实不出于二王。褚书碑石,杂以隶笔,今有存者,可复按也。褚临《...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408.html

温病传变分气血两个阶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关于温病传变,历代温病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看法。主要有吴又可的九传学说叶天士卫气营血传变吴鞠通三焦传变柳宝诒六经传变薛生白的正局变局传变杨栗山的气血传变等。虽见仁见智,但各执一说,使后人莫衷一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102.html

温病瘟疫之辨析_《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盖以温疠概寒疠也。《老子》曰∶凶年之后,必有温疫。《抱朴子》曰∶温疫,则不畏。俱言温疫,而不及寒疫,亦以温疫概寒疫也。后人又立杂疫之名,以统疫病之杂症也。夫温病瘟疫,病源既殊,治法各异,古人分辨,本极明了,不可以混同也。后人犹恐其相混...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723-6-3.html

中医文献整理知识挖掘之力作——《温病大成》_【中医宝典】

...□ 李经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在众多现代编纂的中医药文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教授总主编的《温病大成》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编纂者匠心独具创意新颖,出色地将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相关知识的深度发掘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继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135.html

《中医之钥》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西医起码受过七年的正规医学教育,而今日大众看病不相信中医,是因为中医没有水准对吗? 附录 长寿秘密 正统中医学现代中医学的差异 常见问题 科学证据 中医西医的差异 好中医的能力 方与温病方家南方温病如何区别二者? 中医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27/index.htm

《中医之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西医起码受过七年的正规医学教育,而今日大众看病不相信中医,是因为中医没有水准对吗? 附录 长寿秘密 正统中医学现代中医学的差异 常见问题 科学证据 中医西医的差异 好中医的能力 方与温病方家南方温病如何区别二者? 中医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zhiyao5500/index.html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四逆汤发汗,亦脏腑荣卫之气复和之故。温病忌发汗,亦桂枝杨证忌用麻黄之理同。温病之得汗而解,亦桂技扬证用芍药敛荣气以卫气平,自然得汗而解之理同。不过不可用桂枝生姜大枣炙草热性横性之药耳。...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2-15.html

伤寒温病辨_《温病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邪从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于足太阳.温病邪从经络及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始于手太阴.寒为阴邪.阴盛必伤阳.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项强脊痛等证.以阴盛伤人之阳也.温为阳邪.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阴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inan5580/271-4-2.html

共找到638,5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