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针刺的法则,全在《终始》篇里。明确了解了终始的意义,就可以确定阴经阳经的关系。阴经与五脏相通,阳经与六腑相通。阳经受气于四肢之末,阴经受气于五脏。所以泻法是迎而夺之,补法是随而济之。掌握了迎随补泻的方法,可以使脉气调和。而调和脉气的...
...马莳,字玄台,又字仲化,籍贯会稽,浙江绍兴人。 【生平】 马莳(公元十六世纪),字玄台(或元台),又字仲化,籍贯会稽(浙江绍兴人),其生卒年岁不详。 【学术成就】 马莳,根据《汉书·艺文志》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及《素问》与《九针》九篇的...
...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
...编次,加上大量注语,并根据其先师张公所藏的秘本等补入七篇,作为亡佚的第七卷内容。由于王冰所加的注文甚多,于是《素问》由原来的九卷,扩充到二十四卷。从此《素问》一书流布日广。北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对王冰所注的《黄帝内经素问》进行了认真...
...编者按:此篇萧氏未见,本次以仁和寺本为底本,参校盛文堂本补入。此篇见于《灵枢·官针第七》,又见《甲乙经》卷五第二。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取五脏经荥输之输,故曰输刺。编者按:“以”字,《灵枢》作“曰”,《...
...蛔虫病因学名词。九虫之一。《诸病源候论》又称长虫。蛔虫寄生于人体中,称蛔虫病。多因脾胃虚弱,杂食生冷不洁瓜果蔬菜所致。症见腹痛,痛有休止;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上下往来活动,虫动则痛作,虫静则痛止;虫痛攻心,相似于胆道蛔虫证。并可有面色(...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四字似衍)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先从阴阳脏腑说到气复从气说到阴阳脏腑小小段落...
...诊要经终论》同。《难经》:终始者,脉之纪也。寸口人迎阴阳之气通于朝使,如环无端,故曰始也。终者,三阴三阳之脉绝,绝则死,死各有形,故曰终也。...
...卷二第五《根结篇》,《甲乙》同上。自“黄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气”至“治之无功矣”,见《素问》卷三第十一《五脏别论篇》,又见《甲乙》卷二《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篇。自“凡刺之道”至“取之其经”,见《灵枢》卷二第九《终始篇》,又见《甲乙》...
...医经著作。九卷。明·王九达辑注。刊于1628年。本书是将《素问》和《灵枢》内容分类合编而成。共分摄生、藏象、经度、运气、脉候、色诊、病能、论治、针刺九类,在各篇原文之后均有题解及注释。是分类研究《内经》的著作之一,对于学习《内经》者同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