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素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因此它一定得在张仲景之先。灵枢中也有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之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0 年)颁布太初历之后。素问中的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

http://qihuangzhishu.com/100/1.htm

现存最早的素问灵枢版本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现存素问版本以金刻残本为最早,灵枢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本。 三百种医籍录记载,素问有十七种,灵枢有十五种不同的版本。 现存素问版本以金刻残本为最早,尚存11卷。其次为元刻本,有胡氏古林书堂及读书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52.html

素问遗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一卷。撰人佚名(一作北宋·刘温舒撰)。本书是唐以后人因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予托名写成。内容以论述运气学说中的前后升降、迁正退位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2.htm

素问直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素问直解。九卷。清·高世栻注。刊于1695年。作者为张志聪的学生,曾参与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的编注,深感素问一书注本虽多,但往往有“义意艰深”或“字句文义重复”,甚至于“以讹传讹”的缺点,为了“直捷明白,可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0.htm

素问校诂派学术研究内容_【中医宝典】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二) 摘要:本文举例论述了皖派朴学家对素问的校诂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考证,将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医理等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以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考证中。 内经是中医的理论著作,但实质上又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46.html

素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91.htm

素问的学术体系_【黄帝内经】

...素问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4.html

素问释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十卷。清·张琦注。刊于1829年。本书根据王冰注本的素问篇次,逐篇对原文重予注释。作者认为王冰旧注多“牵合附会”,故于注释中不取其说,主要参考黄元御素灵微蕴、章合节素问阙疑二书。其实张氏对王冰的批评欠公允。本书的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6.htm

素问的思想理论_【黄帝内经】

...素问素问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其学术渊源是与古人的认识有着继承关系的。张仲景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张仲景的这种认识,也源于古人的有关学说。 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外感病的...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5.html

素问新解_【黄帝内经】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于此注之曰:“所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张仲景研究素问以左治右者也。”“从阴”至“治右”凡十六字亦本篇条文,是岐伯阐述“善用针者”时所言。 素问之称“引”,可见其是从阴阳互...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6.html

共找到888,5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