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倾大下三下,气通块散"。此方的配方及服法为:杉术节若干、桔叶(皮亦可)若干、槟榔若干,捣碎,加童尿若干,共煮至一半份量,分两次服用,若"一服快利",药到病除,则勿需再服。 霍乱案:元和十一年(816年),柳宗元患霍乱,症见上不可吐,下不可...
...《新修本草》。 唐代陈藏器看到《新修本草》多有遗漏和纷乱,于是广搜文献,并采集民间用药经验,把遗漏的药物收集起来,著《本草拾遗》一书。其中也记载了不少壮族地区的药物。如: 1、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陈家白药味苦寒,无毒,主解诸药毒,水研服之...
... 还具有解毒的作用。 鼻饮在古越族中流传 , 文献多有记载。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对鼻饮的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邕州溪峒及钦州村落 , 俗多鼻饮。鼻饮之法 , 以瓢盛少水 , 置盐及山姜汁数滴于水中。瓢则有窍 , 施小管如瓶嘴插诸鼻中...
...和藏医、蒙医、维医、傣医、朝鲜医等少数民族医学一样 , 壮医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人以壮医无系统的文献史料为由 , 否认壮医的存在 , 这是必须 澄清的问题。诚然 , 壮医没有中医的《黄帝内经》、藏医的《四部医典》那样的经典著作 , 但是...
...随着采矿业的兴起,逐渐认识了矿物药,并逐渐总结积累,渐而发展成为壮医的药物治疗方法。 1976年,在广西贵港市罗泊湾一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植物种子和果实,经广西农学院(今广西大学)及广西植物研究所鉴定,计有:稻、粟、大麻、黄瓜、香瓜、番木瓜、...
...标志是壮医对岭南及壮族地区常见和多发的瘴、毒、蛊、痧、风、湿等病证的防治达到丁相当的水平。 一、对瘴病、痧病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由于壮医理论的萌芽和医疗经验的积累、发展,使壮医对壮族地区多发病、常见病有了较明确、较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瘴病、...
...,使壮族先民们对毒有着特别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并总结了丰富多彩的解救治疗方法。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壮医认识和使用的毒药和解毒药有近百种之多。邪毒、毒物进人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刘'毒的抵抗力和自身解毒功能的强弱,亦即取决于人体内正气的...
...考证,但从一器多用的角度看,它们完全可以作为早期的针刺用具。 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表明,其针形与《灵枢·九针十:二原》列于九针之首的镵针极为相似,陶针和镵针与原始社会的砭石最为接近。"九针"已是金属医疗用具,按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于...
...及临床诊疗方法进行全面发掘整理研究 , 编撰并出版发行了《壮医药线点灸疗 法》、《发掘整理中的壮医》等专著 , 结束了壮医无系统文字记载、无专著出版的历史。研究所所长先后于 1991 年及 1992 年赴泰国和越南进行学术交流 , 并接待了...
...诊,这些诊法均具有壮医特色(具体内容见第六章第四节)。 治疗方面,壮医有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既有对症治疗,亦有对因治疗。其特点是,以辨病为主,用药简便,专病专方。壮医在治疗方面的特点是外治法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病证都可采用外治法,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