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三品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香薷饮不仅是立秋的节日饮品,还是足以与湿热之气相抗衡的好汤饮。除用于治疗因为乘凉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之外,也可作为立秋的防暑饮品加以饮用。 《本草经疏》讲“香薷,辛温散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由暑月...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213.html

秋后养生第一汤白银汤_【中医宝典】

...立秋后,人们对自身的保健更加注意了,因为很多疾病都会从秋后复发,医学界形象地称之为“多事之秋”。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王东旭主任介绍说,由于立秋之后会带来和“秋燥”有关的多种疾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市民可以适当吃些润肺的食物,比如常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735.html

冬季少吃辛辣_【中医宝典】

...□ 杨璞 朱群 现在已是立冬节气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少辛增”是中医养生保健医学对于秋冬交替时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段时间的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吃清润甘酸的食物,不宜吃麻辣类的火锅食物。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381.html

秋季润肺祛燥小妙招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小妙招一、秋补宜滋阴润燥。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开始“食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 小妙招一、秋补宜滋阴润燥 ...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84.html

立秋祛湿防燥养脾胃_【中医宝典】

...的状态转向“收”的状态。立秋饮食调养宜补养脾胃,这样做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常暴雨成灾。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405.html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省,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982.html

秋季养生饮食、起居、保健一个不能少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少吃一点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和药膳。 饮食少辛增 秋季饮食要注意少辛增,一定要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吃一些具有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西红柿等。 起居有度适秋凉 秋季应早卧...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00.html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法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 、苦、甘、辛、...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6.html

时至立秋调理有七忌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七忌 一忌无病乱补。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323.html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孙思邈在《卫生歌》中说“春月少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欲。” 元代邹铉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进一步解释了这种饮食原则的理论依据,提出春季应少食酸味食甜味,其依据是春季属肝,五行属木,脾脏五行属土,过食可使肝气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5.html

共找到550,8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