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_【中医宝典】

...本病是破伤风杆菌所致一种以肌肉阵发性痉挛和紧张性收缩为特征急性疾病。起病急缓不一,轻重不同,一般有1-2周潜伏期,早期往往有全身不适,咀嚼不便,已愈合伤口刺麻感肢痈等,继而出现肌强直和肌痉挛。肌强直主要累及咬肌腹肌颈肌背脊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038.html

夏天当心破伤风死亡率高达二成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破伤风潜伏期可达1个月 一般而言,破伤风潜伏期为6~10天,也有少数人潜伏期会长达1个月左右,破伤风一旦发作,想治好比较困难,但其预防效果极佳。 破伤风主要预防措施 1预防针一岁以内幼儿,均要注射百日咳破伤风(俗称白百破)三联疫苗...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20.html

先天畸形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_《组织学与胚胎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随着医学发展,越来越多畸形可以在出生前作出明确诊断,有些畸形还可进行宫内治疗。曾生育过严重畸形儿孕妇,多次发生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孕妇,孕早期服用过致畸药物或有过致畸感染或接触过较多射线,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及羊水过多或过少孕妇,均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uzhixueyupeitaixue/971-31-4.html

马属动物破伤风治疗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破伤风因有特异"木马状"而不难确诊。表现为受刺激后全身肌肉强直和瞬膜突出。初期症状不明显,但可一手拉住笼头,另一手托起下颌呈水平状态后,轻拍下颌,此时可见瞬膜在拍打瞬间脱出,并缓慢复原。 (二)治疗 1中和毒素中和并消除痉挛毒素是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8.html

中医治疗破伤风中药材大全_【中医宝典】

...计划,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仍有近百万破伤风病例,数十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简介 病因 症状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白附子(图) 百花锦蛇 白花蛇(图) 白接骨 半圆盖阴石蕨 鞭打绣球 壁虎 蓖麻(图) 蓖麻根 草石蚕 草乌头 蟾蜍(图) 蝉蜕...

http://zhongyaocai360.com/zhuzhi/poshangfeng.html

怎样自测“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疾病。此病凶险,如不积极治疗则死亡率高。 破伤风杆菌相当顽强,一般消毒剂无效;又耐热,在日光不能直晒土中可生存数年而毒性不减。破伤风杆菌分布极广,泥土粪便中皆存在。当人体有伤口时,尤其是伤口受到污染时极易...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23.html

中医治疗破伤风中药方剂大全_【中医宝典】

...计划,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仍有近百万破伤风病例,数十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简介 病因 症状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安魂琥珀丹 白茯苓汤 白僵蚕散 白散子 白术防风汤 白术升麻汤 白术汤 白丸子 白芷散 保安万灵丹 保辜饮 保命丹 保生救苦散 ...

http://zhongyaofangji.com/zhuzhi/poshangfeng.html

破伤风_《外科学总论》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其他 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预防破伤风是可以预防,最可靠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通过类毒素注射,人体内产生了抗体,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浓度,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破伤风毒素,不致发病。加强工农业生产劳动保护,避免创伤,...

http://qihuangzhishu.com/985/197.htm

关于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承山.均采用泻法,留针15~30分钟. 预防与 (1)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素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抗毒素达到免疫目的,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预防方法。 (2)被动免疫,创伤发生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适用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2.html

破伤风_《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所引起急性感染性疾病。以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及阵发性抽搐为主要表现。本病在应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措施同时,可选用中医药治疗。1.验方。蝉衣去头足,研细面,每次10克,黄酒60毫升冲服,每天三次,连服...

http://zhongyibaodian.com/dizhenzaihouduofabingzhiliao/312-5-0.html

共找到1,071,7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