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1821~1907),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浙江德阴人,是清末著名的经学大师。俞樾不仅精通古文,能诗词,善书法,对医学也有研究,曾撰有医著三卷,其中《内经辩言》、《废医论》曾一度深受医界关注,余卷《枕上三字诀》专言气功,虽流传未广,...
...直中者,初起不由阳经传入,而径中三阴者也。中太阴,宜用理中汤;中少阴,宜用四逆汤;中厥阴,宜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大抵脏受寒侵,不温则殆,急投辛热,不可迟缓。...
...深层次的虚寒证家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据介绍,该寒证家系祖孙三代15人中,虚寒证患者有7人。为确保研究的集约可比性,研究人员选择该家系男性寒证者曹某及其2女1子共4名虚寒证患者作为实验组,另以曹某的姐姐和2个妹妹及其子辈2女1男共6名...
...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即发病没有三阳经的证候,而出现三阴经的证侯。故又称“直中三阴”。...
...关键词:敦煌遗书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五首救诸劳损病方 药食同用 养生 摘要:述论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首救诸劳损病方,即养生补肝汤、调中补心肠、建中补脾汤、宁气补肺汤、固元补肾汤,并提出“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
...第一,忌过度服用发汗药。夏季人体本易出汗,此时再服大量发汗药,势必大汗淋漓,可能导致休克等危重症状。 第二,忌过度服用温热药。温热药用来治疗寒证,夏季大量服用常会出现发热、出血、疮疡等病变。即使必须使用,也只能减少剂量,缩短疗程。 第三,...
...问曰∶舌黑而润,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黑者,北方水色也,黑而且润,则知其为寒证矣。若传经热邪,舌苔先黄而后黑,必干燥而无津液,此火极似水之象,譬如燔柴变炭之意,乃热甚也。若舌黑而润,津液如常,乃寒气乘心,北方之水色见也,宜急温之。故曰舌黑...
...问曰∶呕吐清涎沫,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胃腑寒热之气,必见于涎沫,经曰诸水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今见呕吐清涎沫,故知为直中寒证。...
...问曰∶下利清谷,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内侵,真阳衰少,无以营运三焦,腐化水谷,经曰∶食下即化腐臭而出是有火也,食下不化,完谷而出是有寒也。又曰天寒则水清天热则水浊。今见下利清谷,即是直中寒证,若传经热证,则下利肠垢而不下利清谷矣。又问...
...寒证与热证虽然有着阴阳盛衰的本质区别,但又互相联系,它们既可以在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表现为寒热错杂的证候,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相转化。在疾病的危重阶段,还可出现假象。 1.寒热错杂 寒证和热证同时并存,称为寒热错杂。临床上所见上热下寒、...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