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病之热症也。以上,乃《内经》之论肿胀二症也。至《金匮》则曰∶风水脉浮,骨节疼痛恶风;又云∶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又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细玩《金匮》,以脉浮主表,皆从太阳经主治...
...素问·痿论》中全句原文为:“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张志聪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心为火脏,心气热则气惟上炎,心主脉,故脉气亦厥而上矣。上则身半以下之脉虚,而成脉痿也。夫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
...脚气痛,外又有所谓痿壁者,方书谓痿症。无痛,不知兼湿重者则筋缓,而痿软兼热多者则筋急而作痛,余见痿症,惯有兼痛者,医用祛风药(丹溪谓断不可作风治)、渗湿药作风湿脚气痛治,无不增剧,是以特附此症于脚气痛条中(汪石山治一人痿兼痛者,用人参二钱...
...脉象和症状是疾病的表现,二者通常对于病情的反映一致,即脉症相应。 但也有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的情况。 一般脉症相应者为顺证,多易治;反之为逆证,预后较差。 临床上脉症相悖时,常有真假之别。 在症真脉假时,须“舍脉从症”; 而症假脉真时,须...
...一此书专以六气四因为主.盖风寒暑湿燥火自外而致.气血痰郁自内而生.虽曰变幻多端.大要皆不越此.一治病.必以脉为先.脉不明.则无由识症.而阴阳寒热.亦无从辨.故引用脉义.专以崔真人脉诀为主.而以王叔和脉经参之.其有未备者.则 附己意.一脉明...
...【湿热痿软之治】脉见浮数,湿热在表,败毒散、太阳二妙丸。脉沉而数,积热在里者,川连枳壳汤、阳明二妙丸。表里见症者,二方加荆芥、防风。羌活败毒散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防风 荆芥 陈皮 川芎 甘草太阳二妙丸黄柏 独活阳明二妙丸黄柏 苍术川连...
...神经系疾病。筋肉萎缩,不能举动 [flaccid paralysis] 痿,痺也。——《说文》 大经空虚发为肌痺,传为脉痿。——《素问·痿论》 即位,痿痺。——《汉书·哀帝纪赞》 又如:痿弱(肢体萎缩软弱);痿症(阳痿);痿症;痿疾(身体...
...血气劣弱,力不任用而名也,故名。《内经·痿论》叙其皮肉筋骨痿弱于四属之外者,然而有诸外必本诸内。至若五脏精神气血,性情魂魄,司动静之机于内者,而经亦尝举其端,所谓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又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大...
...(论一首 方四首)论曰∶寸口脉数,其人病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出,何也?师曰∶此为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病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数被驶药下,重亡津液,故得肺痿。又寸口脉不出而反发汗,阳脉早...
...饮食浓味,中焦郁积,淫气不清,湿热乘虚而痿者有之。或因初感湿痹,郁久成热,气血渐虚为痿者有之,难以拘论也。至于治法,如湿胜者,则有脾胃虚湿之证,脉微而缓弱,宜渗水燥土。热胜者,则有内伤郁热之证,脉虚而浮大,宜益气清热,此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法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