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并用痛经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脾经郄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郄穴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次髎、十七椎均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 经验处方 针灸至阴穴治疗痛经疗效亦佳。运用本法的时间是月经前2天或痛经发作前2天。针刺深度是1~1.5分,每天针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每5...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33.html

中风偏瘫2_【中医宝典】

...敷 生附子、牛膝、伸筋草各10克,鸡血藤、血丹参各15克,遗骨草20克。上药水煎2次,倒入搪瓷面盆中,乘热浸洗患肢,由护理者掌握温度,药温降低后可将面盆放炉上加温。一般先浸洗上肢,后漫洗下肢,手指、足趾可浸入药液中,并加以按摩,助其屈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59.html

唐汉钧_病内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枯,内连五脏,气血竭”,其病虽发在表,然其发病之因在里。在治疗上,以祛腐化瘀生肌为,外用九一丹、红油膏外敷,而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内治法组方,并考虑到患者年老体弱,气血已亏,当在方中酌加健脾益气之品,盖气为血之帅,气盛则血行,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tanghanjun/555-3-4.html

因六淫八要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三者,初、中、未也。初治之道,当猛峻,缘病得之新暴,邪入未深,当以急利之药急去之。中之道,当宽猛相济,为病非新非久,当以缓急得中,时令消息对症加减,养正祛邪相兼之。末之道,当宽缓,谓药性平善安养血气,为病久人虚,邪气潜伏,故...

http://qihuangzhishu.com/342/1929.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治疗学术语。指治疗血证的个基本大法。清·唐宗海《血证论》:“惟以止血为第一要。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故以消瘀为第二。止吐消瘀之后,又恐血再潮动,则须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第三……去血既多,阴无有不虚者矣……故又以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965.htm

穴位注射痛经快招_【中医宝典】

...病人接受,但治疗方法各异,其临床缺少精确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的统一标准,尚难形成推广应用的条件。 穴位注射维生素K3痛经 穴位注射维生素K3是我国针灸应用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操作方便,效果显着。原发性痛经经行痛剧时,当即一次性三阴交穴位注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32.html

鸡蛋痛经偏方_妇科偏方_【中医宝典】

...月经周期往往不太规律,在月经前2~3天开始出现莫名其妙心烦、胸闷,常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量少,色黯有块。除了坚持吃益母草煮鸡蛋,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平日还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调经作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411.html

山楂配当归痛经_月经病偏方秘方_【中医宝典】

...所痛经的体会介绍给大家。 痛经多因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等引起。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经乃各种外因致经血不通而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pianfang-mifang/a12090.html

六大亮点展示中医魅力_【中医宝典】

...金丹紫砂壶。同时给予吴震西、孟和、黄枢等学术带头人“全国中医学术突出贡献奖”。 、有新意 会议期间开展中医技术展示和体验、交流活动,使学术会议即严肃又活泼,体现了中医的特色。 五、有活力 会议吸引了意向医学、脐灸疗法、熏蒸疗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336.html

痛经的表现形式分类_【妇科宝典】

...一些女性都害怕经期的到来,因为痛经会折磨的女性死去活来,难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痛经也是有分类的,不同的痛经表现形式要进行不同的治疗,不但要在饮食上注意,在生活中也要避免坏习惯。 痛经的表现形式如下: 1、原发性痛经: 女性原发性痛经的...

http://jb39.com/fk/20798.html

共找到327,9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