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一-三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四-九分论外科约200种疾病的证治,并绘有图形;卷十附入《痘科珍宝》一卷。卷十一-十二为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等四种明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一-三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四-九分论外科约200种疾病的证治,并绘有图形;卷十附入《痘科珍宝》一卷。卷十一-十二为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等四种明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今称通里法。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指应用泻下药物,使蓄积于脏腑的毒邪得以疏通排泄,以促进疮疡治愈的方法。该法适用于疮疡初、中期,内蕴热毒较盛者,方剂可选用内疏黄连汤等。若阴虚火旺,胃肠失于濡润者,则用润肠汤。...
...外科疮疡内治法则之一。见《疡科选粹》卷一。疮疡初起,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据此,疮疡内治多重行气之法。故临床常与其它治疗方法配合使用,如以行气为主配合它法,或以它法为主配合行气。常用方如逍遥散、舒肝...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见《外科辑要》。在疮疡治疗中,常根据疮疡所生部位,辨其属何经络,在内治方药中加用引经药物,促使药力直达病所,为传统用药经验之一。临床中根据疮疡在人体发生部位的不同,各经用药如下:太阳经,上加羌活,下加黄柏;阳明经:上加...
...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外科疾患一般可分为疮疡兴杂证两大类,疮疡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瘰历等。...
...明、清时期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其中疮疡独成一科,清代沿袭,也设有此科。疮疡科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疮等疾病。参见十三科条。...
...疮疡诊法之一。痒是指发生在皮肤上一种不适的感觉。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根据疮疡发展的不同阶段古代医籍记载疮疡见痒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凡肿疡初起,皮肤患处即见作痒者,为风热相搏;②如溃后作痒者,轻由脓沤,甚则由疮口感受风邪所致;③抓破之后...
...病证名。婴幼儿患疮疡,多由气血凝滞,热毒侵袭,结聚而成。因婴孩气血未充,筋骨未坚,脾胃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用内托、内疏和缓之药,不可用峻猛之剂。...
...人体胚胎学总论或称人体早期发生,是指从受精至第八周末的发育时期,即胚前期和胚期。此时期的胚胎发育变化甚大,并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体胚胎学总论的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和受精,卵裂和胚泡形成,植入和胚层形成,胚体形成和胚层分化,胎膜和胎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