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章:只是同流不下流_道家_【文学360】

...意即死守善道,而还我本来面目,永远回归生母的怀抱——道的境界中去。 本章老子所提出来的处世态度,我们假使拿来和论语乡党篇比较研究,相当有趣。乡党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孔子生活的艺术,孔子在办公室是个什么态度,对朋友又是个什么态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9.html

老子第二十章:知识是烦恼的根源_道家_【文学360】

...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囗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绝学无忧”这四个字,有些人重新整理老子,将它归于前面一章,成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做起来很难。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什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7.html

老子第五章:圣人与刍狗_道家_【文学36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囗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8.html

老子第十章:为政治国的哲学_道家_【文学360】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岂不是有意刁难,故弄玄虚吗? 其实,这句话的内涵,在老子本书第七十一章的全文,已经自作答案,不须我们另加发挥。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就是说明真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1.html

老子第二章:流水行云永不居_道家_【文学360】

...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本义来看老子所说的,完全相同于周文王、周公(姬旦)、孔子等祖述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周易的卦、交辞中,再三申述宇宙的一切法则,始终不离循环往复的因果定律。 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它的重点,在相生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6.html

老子第四章:汉文帝、康熙、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老子道德经,嘱咐满族亲王们加以研读,奉为领导学的圣经宝典。 姑且不谈汉文帝与康熙的老子哲学。退而求其次,随便列举历史上名将相的事功,用来说明老子本章中的“冲而用之或不盈”,以及“挫其锐,解其纷”的作为。了解中唐名将郭子仪与名相李泌的故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1.html

老子第十七章: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_道家_【文学360】

...之为“道”,易经称为“形而上”。 道家“太上”的名称,初见于老子。其实殷商以前就有“太上”这个名词了。中国文学上有句“太上忘情”。固然,人生最痛苦最难做到的是忘情,人之所以活着,大都靠着人情的维系。人是感情的动物,古人:“无情何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2.html

老子第三章:老子薄视时贤_道家_【文学360】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薄视时贤 第三章是将天地自然的法则,引申应用人世间的治道的发挥...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7.html

老子第二十一章:孟子的证道_道家_【文学360】

...讲到这里,且让我们借用孟子·尽心章的话来注解老子的“其中有信”,却很恰当。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如果大家要谈修养功夫,只是一时兴来,随便搞搞打坐,认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4.html

老子第十章:魂魄精神一担装_道家_【文学360】

...寓易经的象数。但是否就是老子原著的本来面目,问题太不简单,纵使有帛书老子等出土,亦很难确定谁是谁非。这些工作,属于考据家的工夫学问,实在不敢妄加论断。 如果照惯用的王注版本来讲,也很有次序,寓意深远,不可厚非。例如第一章所标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9.html

共找到895,2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