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但由于第七卷早佚,全氏也只了八卷。唐宝兴元年(公元762年)启玄子王冰素问重新加以编次,加上大量语,并根据其先师张公所藏的秘本等补入七篇,作为亡佚的第七卷内容。由于王冰所加的注文甚多,于是素问由原来的九卷,扩充到二十四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88.htm

黄帝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但由于第七卷早佚,全氏也只了八卷。唐宝兴元年(公元762年)启玄子王冰素问重新加以编次,加上大量语,并根据其先师张公所藏的秘本等补入七篇,作为亡佚的第七卷内容。由于王冰所加的注文甚多,于是素问由原来的九卷,扩充到二十四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93.htm

内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的解释,王冰理解为“气蓄于上,故心满,下虚上盛,故气泄出”。其他对内经很有研究的医家吴昆、马莳,张介宾等均未对此作出解释,张志聪则对王提出异议,认为“善气者,太息也。心系急,则气道约,故太息以伸出”。其解说明确指出“善气”是善太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6.htm

皮部论_素问悬解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顺也,守要而顺阴阳开阖之用也。新校正云:甲乙经儒作檽。心主阴,名曰害肩。王冰云:心主脉,入腋下,气不和则妨害肩腋动运。太阴阴,名曰关蛰。王冰云:关闭垫类,使顺行藏。新校正云:甲乙经蛰作扶。...

http://qihuangzhishu.com/1290/128.htm

素问的文化渊源_【黄帝内经】

...素问“素者,本也;问者,皇帝问于岐伯也。”岐伯乃上古医学先知,因此就诞生了以皇帝与先知们问答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素问。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组成部分。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共9卷81篇。素问名最早...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3.html

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①同“跷”。举足。素问·针解篇:“巨虚者,蹻足(骨行)独陷者。”②古代一种治疗方法,即举动手足以导引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冬不按蹻,春不鼽衄。”王冰:“蹻,谓如蹻捷者举动手足,是所谓导引也。”③指蹻脉。即阴蹻、阳蹻二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618.htm

府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①同腑。素问·金匮真言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为阳。”②指气血汇聚之处。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府也。”王冰:“府,聚也。言血多少皆聚见于经脉之中也。”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王冰...

http://qihuangzhishu.com/168/899.htm

素问新解_【黄帝内经】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于此曰:“所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张仲景研究素问以左治右者也。”“从阴”至“治右”凡十六字亦本篇条文,是岐伯阐述“善用针者”时所言。 素问称“引”,可见其是从阴阳互...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6.html

运气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天元纪大论林亿曰: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起,隋人,所本乃无第七。王冰,唐宝应中人,上至晋·皇甫谥甘露中,已六百余年,而冰自谓得旧藏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23-10.html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素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因此它一定得在张仲景先。灵枢中也有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0 年)颁布太初历之后。素问中的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素问时...

http://qihuangzhishu.com/100/1.htm

共找到570,2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