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腹疼兼下痢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矣。又自黎明时下脓血,至午后已十余次,今则将近两点钟未见下矣。诊其脉左右皆似大而有力,按不实,数近六至,知其身体本虚,又因屡次下痢,更兼外感实之灼耗,是以精神昏愦,分毫不能支持也。拟放胆投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复即原方略为加减,俾与病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55.html

小儿细菌性痢疾症状_小儿细菌性痢疾有什么症状_查疾病_【疾病大全】

...1.潜伏期 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1)急性细菌性痢疾: ①典型...

http://jb39.com/jibing-zhengzhuang/XiaoErJunLi262001.htm

如何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_传染病_【中医宝典】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除婴儿期较少见外,可见于各年龄期儿童,多发生在夏秋季,其他季节也有零星发病。因此,小儿在夏秋季有时,应想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可能。一般患儿在发病前2~3天内有不吉包含史;或家庭成员中有人腹泻,有可能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594.html

下痢_《胎产秘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妊娠下痢赤白,此由生冷伤脾,郁积伤胃,以致湿热相干,气血凝滞。其湿热伤于气分,则下白积;伤于血分,则下红积。腹鸣后下痢频频,急服姜连丸治之。如腹中疼痛,心上急满,宜当归芍药汤,或归芍汤更佳。姜连丸川连 白术 砂仁 阿胶 炮姜 川芎(...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chanmishu5698/295-3-20.html

细菌性痢疾_细菌性痢疾症状、治疗和预防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菌痢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http://jb39.com/jibing/JunLi265823.htm

温病兼下痢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病因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证候 周身壮,心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其脉左部弦硬,右部洪实,一息五至。诊断...

http://qihuangzhishu.com/513/548.htm

下痢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凡杂证下痢,多责于寒,伤寒下痢,有寒有。盖热邪传里,则亦有下痢之证,但寒痢最多,痢则仅见耳。治者当辩寒热,若误用之,则为害最大。仲景《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

http://qihuangzhishu.com/124/108.htm

怀妊受温病兼下痢_《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天津张氏妇,年近三旬,怀妊,受温病兼下痢。病因 受妊已六个月,心中恒觉发热,继因其夫骤尔赋闲,遂致激动肝火,其益甚,又薄为外感所束,遂致温而兼痢。证候 表里俱壮无汗,心中极,思饮冰水,其家人不敢予。舌苔干而黄,频饮水不濡润,腹中常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57-4.html

急性细菌性痢疾_中医方剂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急性细菌性痢疾 【辨证】湿热郁蒸,湿从化,灼伤肠道。 【治法】清热燥湿,导滞凉血,收敛止泻。 【方名】乌龙煎剂。 【组成】乌梅30克,龙胆草15克,山楂20克,地榆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庆佩方。...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6977.html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_【中医宝典】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方面,手的清洁卫生应该重视。由手将病菌带入口内也是孩子得痢疾的主要途径。因此,便后饭前要彻底清洗双手,改掉吃手指的不良习惯。 有些孩子得痢疾是由家里人传染的。有时大人得了痢疾,症状比较轻,仅有腹泻,没有注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673.html

共找到168,2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