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针手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滞针而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二)辅助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针后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下列几种。1.循法:针刺不得...

http://qihuangzhishu.com/113/46.htm

行针手法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滞针而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二)辅助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针后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下列几种。1.循法:针刺不得...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2-4.html

程莘农_三要得气至上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局部产生酸、麻、胀、重感,有时还循经扩散,也有按神经传导出现触电样的感觉;其二是对术者而言,针刺后施术者常常感到针下沉紧。这些现象称为得气,或叫针感。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沉涩紧的感觉要与因手法不当引起疼痛而造成局部肌肉痉挛或滞针严格区别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gshennong/1113-2-4.html

粗针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粗针又称巨针,系由《内经》中“九针”之大针演化而来,因其针体特粗而名之。 粗针治疗的针感强,针刺时间短,进针不易弯曲,很少有滞针、折针现象。因此,粗针疗法适用于需要强刺激或放血的病症。 【操作方法】 一、针具 粗针的结构与毫针一样,分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21.html

头皮针法_【中医宝典】

...发生滞针,即针刺人头皮后,行针困难,难以捻转进退。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嘱病人身心放松,并在针体周围轻柔按摩,然后顺进针方向缓缓退出。 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病人,在急性期有昏迷、发热或者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者,不可用头皮针,须待症情稳定后才能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78.html

头皮针_【中医宝典】

...发生滞针,即针刺人头皮后,行针困难,难以捻转进退。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嘱病人身心放松,并在针体周围轻柔按摩,然后顺进针方向缓缓退出。 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病人,在急性期有昏迷、发热或者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者,不可用头皮针,须待症情稳定后才能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19.html

附件1(1):湖南省中医医院临床住院医师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内容与要求_【中医宝典】

... 2、熟悉 (1)、西医内科常用药物如:洋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的操作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3)、得气的表现和临床意义,晕针、滞针、气胸等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4)、推拿按摩常用手法(包括推拿整复手法)的操作技术。 (5)、常见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188.html

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要细致观察皮肤的颜色及患者的反应,出现滞针、疼痛剧烈、出血、晕针、感染等意外情况时,按照意外情况应对方案及时处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068.html

头皮针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发生滞针,即针刺人头皮后,行针困难,难以捻转进退。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嘱病人身心放松,并在针体周围轻柔按摩,然后顺进针方向缓缓退出。 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病人,在急性期有昏迷、发热或者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者,不可用头皮针,须待症情稳定后才能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92.html

新针刺疗法方氏头针_【中医宝典】

...头骨外面,头皮组织密度大,韧性强,肌肉薄,无大血管及神经通过,安全性好,较少发生断针、滞针现象。加之特有的“飞针”手法,进针速度快,疼痛少,病人耐受性好。 江维说,方氏头针可以用来治疗全身性疾病,调节皮肤及内脏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异常疾病。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040.html

共找到5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