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医学的精髓吴医古籍_【中医宝典】

...、薛生白为代表人物的吴中温病学派形成清朝时期,在温病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温病类著作十一种中,有的是温病学的名著,如《温热暑疫全书》尤为精当,切于实用。邵氏提出治疗温毒贵在逐解之法,并知伤气、伤血、伤胃之殊,见症不同,治法自异,立升逐解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87.html

温病学释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上篇为总论部分,阐述温病的概念,温病、伤寒的区别,温病与温疫的关系,并对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法等做了扼要而全面的介绍;下篇各论部分,能融会古今温病临床医家的学术经验,介绍风温、春...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406.htm

温病学释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上篇为总论部分,阐述温病的概念,温病、伤寒的区别,温病与温疫的关系,并对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法等做了扼要而全面的介绍;下篇各论部分,能融会古今温病临床医家的学术经验,介绍风温、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72.htm

自序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意会者,则难知难能。果欲见垣一方,则非别具会心不可。温病之名不正,由来久矣。苟任其庞杂淆混,诚恐毫厘之差,而有千里之谬,松如之为此惧也久矣。今春承乏湖南国医专科学校讲席,教授温病学,是用不忖谫陋,采辑古今温病学说,加以辨正,名之曰《温病正宗》...

http://qihuangzhishu.com/723/3.htm

自序_《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意会者,则难知难能。果欲见垣一方,则非别具会心不可。温病之名不正,由来久矣。苟任其庞杂淆混,诚恐毫厘之差,而有千里之谬,松如之为此惧也久矣。今春承乏湖南国医专科学校讲席,教授温病学,是用不忖谫陋,采辑古今温病学说,加以辨正,名之曰《温病正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723-5-0.html

评王孟英编《三时伏气外感篇》_【中医宝典】

...桂)汤治温病之谬。 结语 《幼科要略》是论幼科常见病之作,不是论温之专著。从温病学角度看,此著含有不少有关温病的内容,但因为非专著,故不可能完善无缺。孟英为了扬叶氏伏温之学,特从温病这角度进行重编注释,其成绩和贡献,应予肯定。但取舍欠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79.html

体质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的基础。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从体质与发病、辨证、治疗用药以及疾病预后关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清温病学家则从温热病学角度,对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用药的关系作了新的探讨。历代众多医家也从不同角度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24.html

《温病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六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篇,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卷一-三分述三焦温病;卷四杂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411.htm

《温病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六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篇,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卷一-三分述三焦温病;卷四杂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77.htm

阎洪臣_【中医宝典】

...《温病学析要》、《名医奇方秘术》五部著作,擅长中医内妇科及针炙疗法。曾从事过多项科学研究,如针刺治疗聋哑,经络感传,中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中药治疗狂犬病和中药治疗脊髓空洞症等。特别是中药治疗脊髓空洞症研究历经二十余年,发明了治疗该病的新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629.html

共找到2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