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名。其职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一般设二人,是太医院中掌管印章的低级官员。...
...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通篇歌图并茂,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 《医宗金鉴》 《类经图翼》 教学方法 清代医学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太医院使(最高...
...元代医官名。其职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一般设二人,为太医院中负责翻译事务的低级官员。...
...元代医官名。其职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一般设七人。主要职责为通知联络具体事务,是太医院中低级官员。...
...元代医官名。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设1人,官阶为正八品。该职往往兼管架阁库的收发物品工作,为太医院中低级官员。...
...下馆子去!”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确,活在这个世上,人总会被这样那样的压力困扰着,如果我们天天忧心忡忡、度日如年,美好的生命将黯然失色。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应该为活着高兴,要有快乐活着的勇气,要学会寻找和放大自己的快乐,让美好的心境伴我们...
...金代医官名。此职之设与医学教育有关。金代太医院兼有医学教育的功能,当时医学分十科,某一科的医学生达到十人时,则设管勾一人,负责教学工作。选精医术者充任。地方医学此时也有管勾的设置,管勾的官阶一般为从九品。...
...药学著作。四十二卷。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于1505年。本书主要是在《证类本草》一书基础上改编修补而成。共收药物1815种。1700年清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10卷。又从《本草纲目》等书中增补990种。每种药物按名、苗、地、时、收、用...
...药学著作。四十二卷。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于1505年。本书主要是在《证类本草》一书基础上改编修补而成。共收药物1815种。1700年清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10卷。又从《本草纲目》等书中增补990种。每种药物按名、苗、地、时、收、用...
...形成一种“正反馈放大效应”。此次研究表明,中药通过抑制HSC增殖,下调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根本上抑制了这种“正反馈放大效应”,达到逆转或减轻肝纤维化的目的。这一结果,显示了中药防治肝纤维化的应用前景。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