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汉志》之叙小说家,以为“出于稗官”,如淳曰,“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本注)其所录小说,今皆不存,故莫得而深考,然审察名目,乃殊不似有采自民间,如《诗》之《...
...作者。参看《中国小说史略·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8〕致远恐泥 《论语·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曾引此语以论小说。 ...
...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上次讲过:一、神话是文艺的萌芽。二、中国的神话很少。三、所有的神话,没有长篇的。四、《汉书》《艺文志》上载的小说都不存在了。五、现存汉人的小说,多是假的。现在我们再看六朝时的小说怎样?中国本来信鬼神的,而鬼神与人乃是...
...刻碑,情况仍然如此,包公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中国公案小说史》,黄岩柏,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孟犁野,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明清两代包公戏探微》,朱万曙,《中国古近代文学...
...《久鳏》则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包公案》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为后来的《龙图耳录》、《三侠五义》等侠义公案小说所汲取。书中有的故事写得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全书文意较差,思想性、艺术性两皆平平。但就是这些在当时社会上被认定的“...
...差不多,在短时间内就完结。可见宋代说话中的所谓小说,即是“短篇小说”的意思,《京本通俗小说》虽不全,却足够可以看见那类小说底大概了。 除上述两种之外,还有一种《大宋宣和遗事》,首尾皆有诗,中间杂些俚句,近于“讲史”而非口谈;好似“小说”而不...
...有所枨触 现代评论派陈源于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发表《致志摩》信,诬蔑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日本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鲁迅在同年二月一日所写的《不是信》(见《华盖集续编》)及其他文章中曾予以驳斥。“枨触”当指此事。 〔...
...宋元之拟话本 说话既盛行,则当时若干著作,自亦蒙话本之影响。北宋时,刘斧秀才杂辑古今稗说为《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1〕,文辞虽拙俗,然尚非话本,而文题之下,已各系以七言,如 《流红记》(红叶题诗娶韩氏) 《赵飞燕外传》(别传叙飞燕本末...
...他著述,时有祁人温庭筠〔13〕字飞卿,河内李商隐〔14〕字义山,亦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15〕。 温庭筠亦有小说三卷曰《干子》,遗文见于《广记》,仅录事略,简率无可观,与其诗赋之艳丽者不类。李于小说无闻,今有《义山杂纂》一卷,《新唐...
...210二心集304南腔北调集251二八,○○○○ 5.伪自由书218准风月谈265集外集160二四,○○○○ 6.花边文学且介居杂文二集说林偶得 7.中国小说史略372古小说钩沉上 8.古小说钩沉下 9.唐宋传奇集400小说旧闻钞160二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