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疰)_时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疰夏(疰)病因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在夏令发病,故名。 【疰夏(疰)】 或叫“”。本病因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在夏令发病,故名。好发于幼弱儿童。发病原因一般是由于体质娇嫩,脾胃虚弱或阴气不足,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感受温热之气而致。由于体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906.html

厚朴生姜半甘草人参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详申上条,互发其义,以别其治也。发汗后表已解,腹满不痛者,乃腹满时减,减复如故之虚满也,当温之,厚朴生姜半甘草人参汤证也。今发汗后表不解,腹满大痛者,乃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之实满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houposhengjiangbanxiagancaorencantang.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立秋之后十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物成之差。”王冰:“立秋之后一十日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6.htm

的解释_有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古時習慣於朝代之上加「有」字,故稱夏朝為「有」。 書經.召誥:「我不可不監于有,亦不可不監於有殷。」 戰國策.秦策一:「湯伐有,文王伐崇。」 中國。 書經.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閎夭。」...

http://hanwen360.com/c/157856.html

疰夏(疰)_时病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或叫“”。本病因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在夏令发病,故名。好发于幼弱儿童。发病原因一般是由于体质娇嫩,脾胃虚弱或阴气不足,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感受温热之气而致。由于体质差异,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有肢体无力、胸闷不适、懒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zhuxia_xiazhu-1196.html

的解释_过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度过夏天;避暑 spend the summer 每年他都到北戴河去过 国语辞典 度過夏季。 如:「他每年七月都到避暑勝地過。」...

http://hanwen360.com/c/47644.html

的解释_旌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古代樂舞時所用的大旗。 左傳.襄公十年:「舞師題以旌,晉侯懼而退入于房。」 漢.馬融.廣成頌:「建雄虹之旌,揭鳴鳶之修橦。」...

http://hanwen360.com/c/161506.html

中暑三(附暑风、)_《丹溪心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暑证,用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南星;虚,加人参、黄 。暑病内伤者,用清暑益气汤,着暑气是痰,用吐。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是,宜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炒柏、白芍药。挟痰者,加南星、半夏、陈皮,煎服,又...

http://qihuangzhishu.com/650/13.htm

三月饮食宜忌原则_【中医宝典】

...三月是指立夏后的四月,芒种后的五月和小暑后的六月,古人称为三夏,又作炎夏。夏季的天叫昊文,夏季的风叫炎风,夏季的节叫炎节。这些都说明,进入夏季,暑气渐盛,炎炎夏日,日光强 烈,酷热蒸腾。农历六月,又称长夏。《素问·六节藏象论》唐·王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7609.html

竦介绍

...竦(985—1051)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文学家。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夏承皓次子,派名文乔,字子乔,行(hang)第十。生于北宋太宗雍熙二年乙酉(公元985年)。太宗至道丙申年(公元996年)拜进士姚铉为师,为水赋,...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318.html

共找到91,2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