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产生耐药的菌株已达50%以上,对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菌株达20%~40%。 虽然医学界正在努力改进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开发新的细菌疫苗,但其速度仍赶不上细菌适应药物的速度。目前,“细菌越来越耐药,抗生素...
...有M2-PK。在PK缺乏症的某些患者的红细胞已发现有M2-PK的存在,PK突变型的异质性可以解释PK缺乏表型的大范围变异性。“古典”的PK缺乏,除酶活性减低外其余酶的特性均无异常。起先认为仅只是结构正常的酶产生过少而已,但进一步研究证明存在...
...ADK是红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转移酶,主要参与核酸及脂类代谢。测定ADK对于揭示人类的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习惯单位:258±29.3U/g Hb (±s) 7428±850U/1012RBC (±s) 87.7±9.96U/ml ...
...细菌耐药性,一味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使用剂量,结果走向了不合理用药的另一个极端,同样危害身体健康。 药量不足危害大 据介绍,人体发生细菌感染时细菌量比较大,这些细菌群体通过分裂进行繁殖,每分裂一次会有极少的细菌发生变异,从敏感菌变为耐药变异菌...
...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一、耐药性产生机制1.产生灭活酶 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
...摘要:抗生素控制策略是控制院内爆发多药耐药(MDR)克雷伯肺炎的一个重要措施。(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0;21:455-458) (路透社医学新闻) 圣安东尼奥德克萨斯大学的Jan E. ...
...课题组还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三氧化二砷对肺腺癌耐药细胞的调节机制,这为扩大三氧化二砷临床应用范围,寻找高效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临床合理治疗肺癌、提高疗效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据悉,该项研究日前获得武汉市科技局、卫生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一致...
...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
...肺炎、肠炎、结核病等由普通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将来很可能因为没有适合的药物而使医生束手无策。 记者近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了解到,自从青霉素种最早治疗炎症的抗生素被发现并大规模使用以来,无数生命因抗生素而得到挽救,但各种致病甚至...
...了解它的遗传机制,对于掌握其发病机制的基础知识,对于临床实践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遗传方面的研究对于了解临床分离物中对抗生素的抗药性的产生是非常有用的。目前,遗传研究工作的主要方面是使用细胞遗传技术去了解淋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去鉴别那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