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封汪宥翁年八十有一,因劳倦感冒,胸膈大热而痞,口渴,舌上苔白如敷粉,咳嗽不能睡,此少阳症也。柴胡一钱,桔梗、枳壳、竹茹、知母各八分,酒连、酒芩、天花粉各七分,甘草四分,姜三片,服下乃得睡。口仍渴,痰仍嗽,前方加半夏曲,夜与二母丸,治其热...
...病证名。气火郁结,凝结胶固,积久难治之痰症。又名郁痰、结痰、顽痰。《丹溪心法附余·痰》:“因火邪炎上,熏于上焦,肺气被郁,故其津液之随气而升者为火熏蒸,凝浊郁结而成。岁月积久,根深蒂固……。”老痰亦可由燥痰失治所致。《医学入门》卷五:“燥...
...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认识痰饮病证,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全面综合分析,以进行判断。 中医有“见痰休治痰”之说。生痰之源有寒、热、燥、湿、风、...
...【一】猪颐酒方 食治老人上,气急,喘息不得,坐卧不安。猪颐(三具,细切) 青州枣(三十枚)上以酒三升浸之。若冬三五日。春夏一二日。密封头,以布绞去滓。空心,温,任性渐服之。极验。忌咸热。枣煎 食治老人上气,气急胸膈逆满,食饮不下。青州枣(...
...胃气亦多上逆,不能息息下行以运化水饮,此又痰之所由来也。此方以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即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浓其闭藏之力。肾之气化治,膀胱与冲之气化,自无不治,痰之本原清矣。用芝麻、柏实者,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也。用...
...上一十味,捣研为细末,拌和再研匀,入煮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以温生姜汤下,不计时候。治胸膈风痰,气厥上攻,头痛呕吐痰饮。芎 汤方芎 独活(去芦头) 旋复花 防风(去叉) 本(去苗土) 细辛(去苗叶) 蔓荆实(各一两) 石上九味,粗...
...身上下,无所不至。论之痰因,无非内外不内外三种。大凡因湿致病而生痰者,名曰湿痰,滑白亦多状鸡子清;燥痰粘壳而少,或如米粒;风痰清稀多泡;热痰坚而成块;郁痰梅核败絮;火痰桃胶色黄;寒痰色白布清稀间有黑点等等。 上之病痰,其一部可从喉头气管内粘膜...
...诸汤 治胁痛,虚人不可妄施。痰饮在胃,每多攻注,四肢肩背,或为麻木,软痹肿痛,指迷丸主之。指迷丸 消胃家上结之痰,化大肠下凝之垢。半夏(四两) 白茯苓(三两) 广皮(三两) 枳壳(一两) 元明粉(一两) 甘草(五钱)上为细末,竹沥为丸,钩藤汤...
...,痛之较剧,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 上述四方面的主证,均为热扰胸膈证的不同见证。其中以虚烦不得眠证最轻,心中懊憹证较甚,胸中窒又甚之,心中结痛最重。由于均是热郁胸膈,邪热之扰所致,故治疗上针对病因病机,治以轻宣邪热,...
...目录 《辨证录》倒痰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倒痰汤【处方】参芦1两,瓜蒂7枚,白芍1两,白芥子1两,竹沥2合。【功能主治】性喜食酸,因多食青梅,得痰饮之病,痰饮随气升降而作痛,日间胸膈中如刀之刺,至晚而胸膈痛止,膝(骨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