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祐·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
...: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
...《水热穴论》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阴者,谓寒也。冬月至寒,肾气合应,故云肾者至阴也。水旺于冬,故云至阴者盛水也。肾少阴脉,从肾上贯肝鬲,入肺中,...
...,因此它一定得在张仲景之先。《灵枢》中也有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之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0 年)颁布太初历之后。《素问》中的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
...运气著作。三卷。宋·刘温舒撰于1099年。本书专门论述五运六气及其在医学应用共30篇。附图表若干。本书原文采自《素问》七篇大论,比较费解,曾有日人冈本为竹的注释本,将原书逐段逐句地作了说明,分为七卷,名《运气论身奥谚解》。后者1958年...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五脏生成篇》) 脚 例如:“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
...。则调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少也,谨按《灵枢》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日吵。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
...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据《类经》卷二十一张介宾注,本篇所载,与《素问·水热穴论》的“热病五十九俞”不同。张介宾注说:“考二篇之异同,则惟百会、囟会、五处、承光、通天、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等十八穴相合,其余皆异。然观本篇所言者多在四肢...
...医经著作。又名《内经吴注》。24卷。明·吴昆注。刊于1954年。本书是《素问》全注本的一种,书中将现存《素问》一书七十九篇(无刺法论、本病论二篇)原文逐篇分段予以注释,每篇之首简述该篇大意,注文比较简明。在《素问》诠注本中是有较大影响的一...
...医经著作。又名《内经吴注》。24卷。明·吴昆注。刊于1954年。本书是《素问》全注本的一种,书中将现存《素问》一书七十九篇(无刺法论、本病论二篇)原文逐篇分段予以注释,每篇之首简述该篇大意,注文比较简明。在《素问》诠注本中是有较大影响的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