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张伯臾医案》补脾益肾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张伯臾医案》:补脾益肾汤【处方】党参12g,黄耆12g,萆薢12g,墨旱莲12g,茜草12g,熟地15g,小蓟草30g,炒白术9g,威喜丸(分吞)9g,炒知母6g,炒黄柏6g。【...
...目录 《马培之医案》和脾通经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马培之医案》:和脾通经汤【处方】当归2钱,木香4分,丹参1钱5分,怀牛膝1钱5分,白术1钱5分,续断1钱5分,红花5分,独活8分,秦艽1钱,桑枝3钱,生姜2片,狗脊3钱。【...
...淡红。 【诊断】 脑积水(中医:解颅)。 【辨证】 脾肾两虚,髓脑失充,水湿不运。 【治法】 补肝肾,健脾胃,祛湿行水。 【方药】 熟地6g,生黄芪lOg,山药lOg,山茱萸6g,补骨脂6g,茯苓15g,泽泻6g,车前子(包煎)1Og,...
...(形声。从月(肉);卑声。本义:脾脏。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中医称“五脏”之一) 同本义 [spleen] 脾,土藏也。——《说文》 脾者,谓之主。——《春秋元命苞》 祭先脾。——《礼记...
...治疗学术语。系一种治疗方法,治疗脾肾阳虚证。由于脾肾阳气在生理上的相互滋生和病理上的影响,临床上脾阳虚可导致肾阳虚,肾阳虚多伴有脾阳虚,如脾肾两虚,一般宜用本法双补。《温病条辨·湿温》:“老年久痢,脾阳受伤,食滑便溏,肾阳亦衰,双补汤主之...
...3g。【功能主治】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主脾肾阳虚型慢性肠炎,早晨腹泻,腰腿酸软,消瘦无力,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各家论述】禹余粮、赤石脂、诃子、肉豆蔻、米壳涩肠止泻;制附片,肉桂、干姜温中补阳;补骨脂温阳固肾;党参、白术、甘草...
...松软,小腿呈弓形,鸡胸,驼背,唇色淡。舌淡苔黄,脉细无力。 【诊断】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辨证】 脾肾两虚。 【治法】 补肾填髓,益气养血,佐温经通络。 【方药】 紫河车1具,煅牡蛎30g,黄芪30g,...
...目录 《齐氏医案》理脾涤饮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齐氏医案》:理脾涤饮方【处方】北箭耆5钱,白贡术5钱,法夏子3钱,西砂仁1钱,炮干姜1钱,白蔻仁1钱(为末)。【功能主治】五饮诸症。【用法用量】方中炮干姜用量原缺。【各家论述】此方...
...主运化水液,然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脾阳虚衰,不仅可引起湿浊内困,还易引起外湿侵袭。故《临证指南医案》说:“湿喜归脾者,与其同气相感故也。”脾喜燥恶湿的理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即在治疗脾虚湿滞的病证时,宜用燥湿化湿之品。 2、脾为气机...
...心肾阳虚证是心肾两脏阳气虚衰,阴寒之邪内盛所致的病证。多由外感寒邪,或素体阳虚,久病体虚,劳倦内伤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或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唇甲淡暗或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 病机分析:本证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