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脏腑辨证发展特点研究_【中医宝典】

...摘要:脏腑辨证之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明清时期脏腑辨证之说似乎少有医家提倡,但脏腑辨证之法却被广泛地应用。其面貌特点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脏腑辨证与多种辨证方法相融互参,成为多种辨证方法的基础。2对肾、命门、脾胃、肺、肝等病机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8.html

秦汉时期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上的创造性贡献。淳于意象秦越人一样,并没有把医学经验的传授限定在神秘而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广泛传授医术,他因才施教,培养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是秦汉时期文献记载中带徒最多的一位医家。二、涪翁与程高、郭玉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10.html

清代医家传记_【中医宝典】

...一、喻昌 喻昌(1585~1664)字嘉言,江西新建(古称西昌)人,晚号西昌老人。崇祯三年(1630)以副榜贡生入都。曾上书欲有所为,不见纳,削发为僧。不久又复蓄发,游于江南。晚年潜心著述,开堂讲授医学,精研医理,尤精《归砚录》卷四则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21.html

元明清时期的药酒和滋补酒_【中医宝典】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这一时期,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前人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元明清时期医家的普遍重视,因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54.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5.html

春秋战国时期药物学的成就与方剂学萌芽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昌氏春秩》、《礼记》、《尔雅》等,也都其不同的角度论及了不少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二、方剂学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用药知识的积累,逐渐由使用单方过渡到使用复方,并且不断探索组方的原则和理论,方剂学萌芽。阜阳汉简《万物》记载有一些...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6.htm

拔罐疗法的发展历史_【中医宝典】

...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医家至少在公元前六~二世纪,已经采用拔罐这一治疗方法。 晋唐时期 东晋人葛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187.html

春秋战国时期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个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均达到新的水平。一、卫生保健个人卫生,主要表现在盥漱、沐浴等方面。《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礼记·曲礼上》:“主人未辩,客不虚口”,“虚口”,指饮宴后用浆与酒漱口,显然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5.htm

恢复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读《经络学说的真面目》有感_【中医宝典】

...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新的梳理和考证,尤其是考证了经络学说的真面目以及被埋没的原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首先告诉人们,“经络学说”在古代并不像现在这样有多种解释和假说。尤其是在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古代医家是知道“经络”是什么的。甚至在宋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912.html

唐代医家王焘的故事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够了病痛的滋味。长大后为了治好自己的病,为了强身健体,便在公务之余,发奋读医学著作。与此同时,他母亲也进入年老体弱的时期。王焘禀性孝顺,母亲患病时,长期衣不解带地照看护理,并遍访名医,遍查医著,寻找良方。俗话说“久病成医”,慢慢地王焘对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75.html

共找到22,0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