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阴丸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因脉治》补阴丸 《医学纲目》补阴丸 《丹溪心法》补阴丸 《丹溪心法》补阴丸 《丹溪心法》补阴丸 《济阳钢目》补阴丸 《丹溪心法》补阴丸 《明医杂着》补阴丸 《丹溪治法心要》补阴丸 《杏苑》补阴丸 《丹溪心法》补阴丸 《广嗣纪要》补阴丸 《...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buyinwan.html

明医”的启示_【中医宝典】

...积极的要素,寻求有益的经验。联系中医高等教育,更应该“我主人随”,闯出中国人自己的路。其实,家传、师授、学派的继承与太医院的教习,均是抚育名医的门径,至少能使其明于医道而谓“明医”。曾几何时,政府主管部门举办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考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699.html

火郁嗽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由痰郁火邪引起的咳嗽。《明医杂着》卷二:“火郁嗽,为痰郁火邪在中,宜开郁消痰。”因肺胃蕴热,痰气不利者,用诃子及香附、瓜蒌仁、半夏曲、海石、青黛、黄芩为末,蜜调为丸,噙化。因脾肺不清,气郁痰滞者,用二陈汤加山栀、枳壳、桔梗。因怒...

http://qihuangzhishu.com/169/934.htm

明医堂的“明医准则”_【中医宝典】

...传统医术。 墙上依次悬挂的“明医准则”,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明志、明德、明法、明理、明术、明药、明业、明时、明察、明责、明方、明白”,内容简单明了,一看就懂。这是李穆对明医的理解与总结,既表明了自己的远大理想,澄清了人们对明医与名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549.html

食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白术、麦芽、半夏之类调理。若外有风寒,用藿香正气散;气滞不行者,用八味顺气散。《明医杂着·风门》:“食厥者,过于饮食,胃气不能运行,故昏冒也,用六君子加木香。”参见厥证、酒厥等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077.htm

食积痰嗽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因食积成痰而致气上逆所引起的咳嗽。《丹溪心法》:“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栝楼、萝卜子为君,青黛、石碱为使。”《明医杂着》卷二:“食积成痰,痰气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而咳自止,不必用肺药以治咳。”《医学正传·...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089.htm

露姜饮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冯氏锦囊秘录》露姜饮 《明医杂着》露姜饮 《南北经验方》露姜饮 《重订通俗伤寒论》露姜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仁术便览》露姜饮 治脾胃受湿聚痰,发为寒热疟疾。用生姜四两和皮捣绞汁,露一宿,发日五更又方 常山饮。知母 贝母 常山 草果 ...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loujiangyin.html

瘟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指触感疫疠之气所致的黄疸。明·王纶曰:“若时气发热,变为黄病,所谓瘟黄也。”(《明医杂着》卷二)清·沈金鳌曰:“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瘟黄症见高热神昏,身目呈浑黄色,小便赤如浓茶...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39.htm

痰结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①指梅核气。《金匮要略》以半夏厚朴汤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则为早期之文献载述。多因火邪灼津、燥痰粘结于咽所致。《明医杂着·痰饮》:“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治宜散结化痰,除上述半夏厚朴汤外,亦可用加味甘桔汤合清化丸...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27.htm

血虚发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明医杂着·医论》:“凡妇人产后阴血虚,阳无所依,而浮散于外,故多发热。治法用四物汤补阴血,而以炙干姜之苦温从治,收其浮散之阳,使归依于阴。”或用当归补血汤等方。参见肌热、血虚热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5/87.htm

共找到1,5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