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者,脾之所主,胃大肠脉之所挟。经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又云∶脾主口,在藏为脾,在窍为口。又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此脾之主于口也。又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又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此...
...第十節、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經共廿三穴,原穴為陽池穴,絡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內關穴。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所以它能治療發熱病,它的性質介於太陽陽明之間,與心包經相表裡。 1.經中穴道 起自手無名指(第四指)外側末端指甲旁之關衝穴(井穴),經第...
...宜灸环跳风市。膝以下病。宜灸犊鼻、膝关、三里、阳陵泉。足踝以上病。宜灸三阴交、绝骨、昆仑。足踝以下病。宜灸照海、申脉。然须按其穴酸痛处。灸之方效。治胫寒不得卧。穴厉兑 条口 三阴交治人脚无冬夏裂。灸指头七壮。立愈。...
...和坚固与否和肾有关,因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的作用主要是嚼碎、嚼烂食物,使之有利于消化。而唇、齿在发音、讲话中,也起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包住牙根的肉叫龈,即齿龈,足阳明胃经人于齿龈,看些齿和龈的病症可以互为影响。舌在口腔内有很...
...伤寒传足不传手,此谬言也。人之一身,无非血气,且风行水动,气行血流,昼夜循环而营运不息,岂有不传手经哉!何所据也?冬月肾水用事,天气严寒,则足少阴、太阳正司,受伤二经最多。其次是少阳、厥阴肝胆,继冬而施春令。盖风木起于大寒之节,即正当...
...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也;背三;五藏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臂太阴可汗出,...
...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也;背三;五藏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臂太阴可汗出,...
...盛于人迎二倍也。脉口三盛,病在足大阴,三盛而躁,在手少阴;足太阴盛病大于足阳明三倍,故脉口盛于人迎三倍也。平按:“手少阴”《灵枢》、《甲乙》均作“手太阴”,依经文亦应作“太”,当系传写之误。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命曰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
...多因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等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西医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口糜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气厥论》说:“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尔后历代医家对此病亦有所论述。...
...,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迎香。 [交会穴]大椎、水沟(督脉),地仓(足阳明),秉风(手太阳)。 【注释】 (1)大指次指--指大指侧的次指,即食指,又名示指,亦即第2指。 (2)上廉——取曲肘执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