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著述_【中医宝典】

...禁方》、《天下道谈》等四种,以上帛书订木简医书共计为十四种。这些都是后世已经失传的古医书。 1、两部古脉灸经 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以下简称《阴阳》),全面论述了人体十一条经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62.html

秦汉时期医学_【中医宝典】

...重视典籍的整理、注释,形成“经学”。在经学内部今文经与古文经两派之间的斗争激烈。经学的治学方法及思想观点对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秦汉之际,神仙方士得到帝王的青睐。从战国秦汉,齐燕一带方士很多。秦始皇、汉武帝、都迷信神仙。秦始皇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73.html

沉睡两千多年的马王堆帛书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再发掘出古尸。 三号墓中没能再发掘出一具古尸来,多少让人遗憾,可是专家学者们依然异常兴奋,因为三号墓发现了大量的帛书竹简。凭借这些帛书竹简,他们可以思接千载,古人对话,了解古人们的心思,甚至可以解决几千年来无法解决的无头公案。事实...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07.html

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十宗“最”_【中医宝典】

...□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全书为9911字,抄录于一高约24厘米、长450厘米长卷之后部分,西汉文物,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马王堆三号汉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042.html

第四章 第三节 古代科技与壮医药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重要标志"。表明自先秦以后,青铜的冶炼铸造技术日趋精湛,且具有相当水平。最主要是反映在铜鼓的制作上,而由骆越铜鼓所反映出来的壮族地区高度的科技水平冶铸水平与针刺疗法的产生是密切相关的。例如,从考古发现的广西武鸣县马头乡西周末年春秋时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2.html

壮族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壮医药的关系(2)_【中医宝典】

...家喻户晓的事情。 明清时期 , 随着学校的普遍建立 , 科举日益受到重视 , 壮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提高 , 从而有利于壮医药理论及治疗经验的总结、提高推广。这一时期 , 虽有中医药及西方医疗技术的传人 , 但在壮族地区还是壮医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73.html

第二章 第四节 壮族民俗特色与壮医药的关系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 ( 即事物现象 ), 包括生 产、生活、礼仪、岁时、社会、信仰、游艺文艺等方面的民俗。民俗对于学术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此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06.html

第六章 医药理论治疗方法概述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医药经过较长时期知识的积累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具有民族及区域特色的理论体系的雏形。在学术上具有与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如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不同的特点,即地方民族特色。它不是某个壮医个人创造的,而是无数壮医及人民...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14.html

中医四大经典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焉有此书”。 王叔和与张仲景的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王叔和在《脉经》序里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55.html

第九章第二节壮医药的发掘、整理研究近况(2)_【中医宝典】

...2.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过药物炮制的芒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凡属于畏寒发热、肿胀、屡痹、疼痛、麻木、瘙痒等疾病,均可单独或配合应用本法治疗。据统计,论述了用本法治疗的42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62.html

共找到1,049,6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