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有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出血也可发生心律失常。 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及麻醉过程中常有心律失常。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心律失常可与母妊娠期疾病、用药及分娩合并症有关,患有全身性...
...身体需要而调整强度和速率,所以很多心律失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相当小。 据介绍,正常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钟,低于此叫心动过缓,高于此叫心动过速。但实际上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40次或不高于每分钟140次时,心脏的排血量没有什么...
...arrhythmia) 是窦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特殊类型,指QRS波群的出现可以改变窦性P-P间期的时距。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窦性心律合并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见于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又无逆行心房传导的室性期前收缩与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者。 (...
...据《日本经济新闻》16日报道,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木村彰方教授和冈山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可导致年轻人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基因。有关发现对防止年轻人因心律失常猝死有很大帮助。 联合小组将研究重点放在心肌细胞膜上被称为“...
...有关。易患因素或诱因包括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室速、左室功能不全、心肌缺血、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电解质(钾、镁等)紊乱、药物使用不当、肝肾功能差、药物配伍不合理等。这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促心律失常作用几乎并存,对正常心肌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1)正确对待,心胸开阔:心律失常患者要做到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尽管心律失常是一种病态,但除了严重的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的患者能够同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并非不能...
...可发生在胎儿期,至青少年期始发病。本病好发于男性,40岁以前诊断本病的患者中,80%以上为男性。好发年龄平均30岁左右。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部位及发病年龄有关,有3类症状: 1.右心衰竭 以婴幼儿多见。 2.心律失常 反复发作左束支阻滞型...
...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引起心悸、眩晕甚至昏厥。体检时,可发现心跳和脉搏不规则或呈周期样改变。 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1)同一导联上,相邻的窦性P-P间期相差大于0.16s(0.12s)。 (2)P-P...
...研究对于发展高效低毒的中药,使中药研究现代化、走出国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抗心律失常最佳靶点研究获2000年教育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杨宝峰教授和他的课题组率先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新靶点,最早确定抗房性心律失常最佳靶点,首次揭示...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顺序,及时依次下传至心房、房室连接处、房室束、左右束支及蒲金野氏纤维和心室肌,使全心肌激动。当激动的产生或传导发生异常时,就使心脏活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紊乱,称为心律失常。�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