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丧失,耗损。《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②虚弱、衰败。《素问·脉要精微论》:“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③相争,交争。《素问·脉解》:“阴阳内夺,故目(...
...所指,在《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多有不同,然总由脾胃虚弱所致。阴火内盛可耗气,乘脾可焦土。李东垣主张“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补土培元养正,则阴火自除。补土唯以甘温之品最宜。其发挥《素问·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损者...
...解剖结构名。汗毛孔。鬼,故通魄。肺藏魄,主皮毛,汗从皮肤而出,称魄汗。汗毛孔称魄门(鬼门)。发汗法称开鬼门。《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张景岳注:“鬼门,汗孔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
...即太阳病的血分证候。可见太阳一经中营卫气血各证即已具备。温病学中所揭示的卫气营血的症状,虽然较汉代医书载述的有所充实发展,也仅仅是六经病中的某些症状的另一种表达名词而已。就连叶香岩本人也在温热论中明确说过,“辨卫气营血与伤寒同”,这恰恰是...
...与自然界阴阳是相互通应的,也要达到协调统一。所以养生应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消长进退,人的新陈代谢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内经》云:“以一日分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又云:“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由此看来,治疗湿病当微发其汗、利小便。 “微发其汗”的原因 “微发其汗”原因有二:一是气候因素,“值天阴雨不止”自然界中湿气重浊,易侵袭人体致病。...
...□ 王四平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近读本报2009年10月28日第四版王玉生、董秀文先生的“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一文,有所启发,但感觉未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涵义和适应证阐释清晰。 大家知道,阳偏衰和阴偏衰为临床常见病证,对...
...膀胱上口,《灵》《素》未言有无,后世聚讼纷纭,或言有上口而无下口者,乃以“气化则能出”之句而误会也,若无下口,焉得气一化则遂若此通利哉?是无下口之说不必论矣。或言有下口而无上口者,张景岳、李士材俱主是说。因景岳、士材之书,近世风行海内,...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下病上取”首载于《灵枢·终始》“病在下者高取之”。《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下,取之上。”顾名思义,是指下部病变从上部治之,是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明代张景岳指出:“气反者...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伤寒论》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仲景对阳明病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后世医家将其称之为阳明病的提纲。对于此条的理解,历代注家各有其理,然多从实证、热证解。笔者觉得似欠全面,做为提纲证必然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