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医学_【中医宝典】

...广为传播,往往能形成学派。如金元医家朱丹溪发展为滋阴学说。众多的弟子继承并发展其学说,最终形成了河间。 现在,由于教育模式、临证方式等改变,中医学术传承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因师承、家传形成维系的典型流派日渐减少,以往典型的流派出现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861.html

金寿山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局限,只能用“比物立象”方法说明病机,难免牵强附会,立论只能明其一义,少及其他,矫枉而又过其正。六、推崇并借鉴易水学派:金氏对元素(洁古)、李杲(东垣)之十分推崇,借鉴甚多。对易水学派(包括元素、张璧、李杲、王好古、罗天益等)极为赞尝...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nshoushan/497-2-1.html

中医儿科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_《中医儿科》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着《保婴撮要》。薛氏发扬五脏辨证学说,每篇首引钱乙辨证论治纲目,继陈张元素五脏相关之阐述,旁证博引,演绎成篇。他们重视脾、肾二脏,治脾宗陈文中而偏温,治肾既宗钱乙养元阴滋生化源,又效陈文中温元阳阴中求阳。《保婴撮要》论小儿各科病证221种...

http://qihuangzhishu.com/79/5.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除系统阐述医学问题外,还涉及哲学其他自然科学的知识。就医内容而言,包括人体解剖、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养生、治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7.html

李杲的脾胃内伤论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脾胃虚弱,总会影响人体阳气不得生发,阳气不足,阴气则有余,人之百病,皆由脾胃虚弱所生,故治疗必须重在脾胃。综上可见,李杲医学学说的形成,首先是在其师元素学说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而发挥的,并把“易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9.htm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_【中医宝典】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最初都是一种生活概念,它是唯物的,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的进步作用,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70.html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_《中医儿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小儿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齿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病证达70种以上,脏腑、经络辨证用药,内治、外治、手术兼施,对中医小儿外科专科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名医万全,著儿科专著《幼科发挥》《育婴秘诀》《片玉心书》等。他就不同阶段的儿童,提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xue/79-1-1.html

中医理论五行学说_【中医宝典】

...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也是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的。由于脏腑分属五行,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规律的。如肝病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71.html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最初都是一种生活概念,它是唯物的,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的进步作用,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5.html

李东垣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门户分于金元”。河间易水学派为中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最大的两大学派,李杲为易水学派的中流砥柱,他学医于元素但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在元素之上。朱丹溪虽为河间学派的三传弟子,但其学说在某些方面也受李杲学说某些启示。明代以后,薛立斋、张景岳...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idongyuan/index.html

共找到289,4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