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的Xavier Forns博士及其同事在30例等待肝移植的丙肝与肝硬化患者中评价了抗病毒治疗预防丙肝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患者在预计肝移植前4个月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直至进行移植。平均疗程为12周。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α-2b(3 MU/天...
...干扰素喷鼻及咽后壁,每日2次,每次0.5毫升。含干扰素6000单位。连续5天,总量6×104单位。对照组用维生素b12加蒸馏水,方法同预防组。 用药后观察45天内流腮的发病情况,预防组发病11人,发病率33.33%,对照组发病21人,发病率...
...流感病毒核蛋白的抗体,没有免疫保护作用。(二)抗体介导的抗病毒作用方式1.中和抗体和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导致病毒表面蛋白质构型的改变,阻止其吸附于敏感细胞。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2.病毒表面抗原(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与...
...干扰素作为抗病毒与抗肿瘤制剂,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其毒副作用却是普遍存在的。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
...移植物丧失的重要原因。采用干扰素治疗移植后的丙肝复发具有一定困难,但能够使多达30%的患者的病毒消失。然而,尚未阐明这些患者清除病毒的持久性及相关的组织学应答。为此,研究人员探讨抗病毒治疗引起的病毒消失是否持久、是否与肝脏组织学改善相关。 ...
...普遍。但迄今为止,许多抗病毒中药的化学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从中草药中筛选抗病毒活性成分,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靶分子,并解决其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是筛选、研制抗SARS病毒治疗药物需首要...
...、红枣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南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绒毛及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另一方面应注意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
...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各种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可达到减少各药物的应用剂量,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增强临床疗效的目的。就目前来讲,联合用药已成为乙肝抗病毒疗法的...
...)后,患者经常出现HCV感染复发、进展为肝硬化的危险性高。这些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方式和效果仍存在争议。 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初步研究,对20例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20例...
...低下,从而达到抑制T细胞增殖作用。这样使细胞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也减少了细胞免疫对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破坏。同时加快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以及提高吞噬异物的功能。 张景义采用如下给药方法:在给予甲状腺片40毫克,每日1次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干扰素α-2...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