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了将系统生物学中的代谢组学方法“导入”中医“证本质”、“藏象”和复方中药多层次、多靶点治疗的协同性以及“方-证”对应性的整体性研究领域,以此探索了循证中医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编者按 代谢组学之父、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如此广州》读后感 越客 前几天,《自由谈》上有一篇《如此广州》〔2〕,引据那边的报章,记店家做起玄坛和李逵〔3〕的大像来,眼睛里嵌上电灯,以镇压对面的老虎招牌,真写得有声有色。自然,那目的,是在对于广州人的迷信,加以讥刺的。 广东人的...
...密切相关。中医肺脏理论应该是建立在人体形体研究基础上的。 参考文献 [1] 胡剑北.中医脾脏实体初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5):7. [2] 赵思俭.从《灵枢·肠胃篇》考证殷商时代的解剖成就[J].天津医药杂志,1965...
...关键词:民国 广东 中医 期刊 《杏林医学月报》 作者 摘要: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杏林医学社出版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创刊,出版至1937年7月,为民国时期广东中医刊物出版时间较长、出版期数最多者,也是现今广州市内保存最完整的...
...神经保护剂的使用。 Donnan教授还向与会者介绍了应用神经保护剂的一种全新理念——院前使用神经保护剂。在他设计的脑血管病抢救流程图中,不管患者发生什么类型的卒中,均首先给予神经保护剂,然后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区分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如果是...
...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网络体系。 中医对经络的认识和研究,一直存在重经脉轻络脉的现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络脉的明确概念和分类,还有对络脉生理功能和病理病证的阐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通过对络病理法方药的研究,开了络病治疗之先河;清代...
...摘自《医药经济报》作者 刘成基 陈汝朝 中国中医药的始诅是五千年前的汉族祖先炎、黄二帝:炎帝神农氏深山采药,始创了中草药;黄帝则以《内经》理论为中医之祖。至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华胃,中医药可说与中华民族同时产生。但当时还是探索阶段,直至秦汉...
...□ 吴立明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编者按 《伤寒杂病论》在其300余首方剂中用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蜘蛛、蜂窠、鼠妇、白鱼9味虫类药,散在于抵当汤、抵当丸、鳖甲煎丸、大黄 虫丸、下瘀血汤、蜘蛛散、土瓜根散等7个方剂中,主要...
...11月24日,在“中药合理应用与中药流通创新发展2007南方中药港国际论坛”上,专家提出了一条中药质量监控的全新思路—— “中药应‘接轨’生物制品的质量监控模式,而不应‘吻合’化学合成药的质量控制模式。对于中药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讲,...
...东北地区产的野山参、西藏地区产的冬虫夏草等。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对药材和以地道药材制作的地道药保健品需求量也随之而增加。生长慢、生长期长的稀贵药材是供不应求,远远满足不了市场。 地道药保健品的开发利用很受人们的关注。首先,人们认为地道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