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类固醇激素:为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应尽量做到早期治疗,足量控制,正确减量,继用维持量。一般用量为每天80~120mg泼尼松。治疗1周后,如无明显疗效,应增加剂量,主要根据新发水疱数、水疱愈合速度和天疱疮抗体滴度来判断疗效。增加剂量...
...瘢痕性类天疱疮通常开始时似慢性结膜炎,进展为睑球粘连(睑结膜与眼球的瘢痕粘),倒睫(睫毛向内),干燥性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混浊及角化,甚或失明,累及口腔粘膜时,常有溃疡和瘢痕形成,如喉部瘢痕形成,外阴,肛周,食管粘膜亦可受累。 但...
...的中药原料(饮片)缺少标准或没有标准,属于中药的定位错误。对中药的研究应该从临床使用的复方开始。而多数“现代中药”的研究正好与之相反,违背了传统的中药发展规律,脱离了临床。 生药和中药的概念混淆,是造成“中药现代化”走入误区的根本原因 ...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引起大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虽然没有天疱疮那样危险,但也能持续很长时间,常见于老年人。水疱为紧张的大疱,水疱间的皮肤潮红或肿胀。水疱通常不出现在口腔内。大疱性类天疱疮一般有瘙痒,最初,瘙痒和荨麻疹可能是唯一...
...基本原则与天疱疮相似控制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所需的皮质类固醇用量要小,一般为泼尼松40一60mg/d。水疱控制后2周逐渐减量至维持量并长期服用,一般需服2年左右。不宜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如伴发等的患者,可用氨苯砜(100一150mg/d)或...
...(一)发病原因 类天疱疮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抗体主要是Ig,少数为IgA、IgM。80%的患儿血清中可检出此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通过经典补体激活途径导致基底膜损伤,形成临床上的皮肤损害。 (二)发病机制 表皮下疱,疱内以嗜酸性细胞为主...
...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有致死危险的皮肤病,在皮肤、口腔、阴道、阴茎包皮和其他粘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天疱疮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儿童极少发生。本病可能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表皮细胞间的连接破坏而引起。【症状】天疱疮的特征很明显,大小不等的、...
...各国,特别是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对草药将进行立法,把草药作为治疗药物纳入医疗保险而不再是仅作为营养补剂和替代药物,无疑给“草药热”添了把火。为此,我国在“九五”科技攻关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中都对中药的研究开发的方方面面进行...
...很少。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均阴性。 2.疱疹样皮炎。 3.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 本病与这两种皮肤病鉴别的关键,在于皮肤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类天疱疮为IgG和C3在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疱疹样皮炎为IgA和C3在真皮乳头...
...阶段,免疫抑制药慎用,对少数激素依赖或有激素使用禁忌证的病例,方可应用。常用环磷酰胺每天1~3mg/kg,硫唑嘌呤每天2.5mg/kg,也可用甲氨蝶呤口服或肌注。应用期间定期查末梢血象及肝功能。 (4)雷公藤:偶在激素减量时加用,可辅助激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