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考《伤寒论》中寸口之紧与趺阳之紧,虽同曰紧,而义自各别。盖紧见于寸口,是客邪所致之病。脉紧见于趺阳,趺阳是胃之本脉。《平脉篇》云∶“跌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又云∶“跌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夫紧则为寒,数则为热,既...
...方法即诊察的技法。从《内经》主要仍是遍诊法以及在诊寸口脉口时有时是与人迎对比,有时是与诊尺对比(诊足是诊尺之皮肤不是后世的尺脉),从寸口脉不分三关的情况看。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方法、部位、脉象、主病等几个部分,分述如下: 一...
...估计到第十四天,病会加重。 问:有一种病症,病人既有恶寒,又有发热,这是什么原因呢?答:阴不足则阳气得以乘之,所以发热;阳不足则阴气得以乘之,所以恶寒。问:什么是阳不足?答:以脉为例,假如寸口脉微,是为阳不足,阳虚则阴气乘之,阴盛则寒,就会...
...估计到第十四天,病会加重。 问:有一种病症,病人既有恶寒,又有发热,这是什么原因呢?答:阴不足则阳气得以乘之,所以发热;阳不足则阴气得以乘之,所以恶寒。问:什么是阳不足?答:以脉为例,假如寸口脉微,是为阳不足,阳虚则阴气乘之,阴盛则寒,就会...
...寸口法的雏形。这是古代脉法的一个创造性的、开拓性的,并且富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就,由此出现了中医的一个特色。 2、从为疾病位置的诊察向疾病性质的诊察转化诊脉动的方法开始是遍诊法,不脱经络检查的“窠臼”,重点在于定病位,在发展中向“执简驭繁”的...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伤寒,腹满谵语,是脾病也,寸口脉浮而紧,是肝家之弦脉,此肝木乘脾土也,名曰纵,当刺厥阴之期门,以泻肝气。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脉法三十九。肝脉弦,故知为肝乘。...
...《难经》在脉法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大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难经》提出的独取寸口这个独占医坛的诊脉方法,这就使后世脉法都成了《难经》的继承者。 《脉经》作为脉法的经典性质的文献,除去在《难经》的基础上完成完善了独取寸口法以外。《脉经》还大量地...
...右手指头肺相连.四十五动无忧虑.急极明知是中风.言医人以食指探病患之右寸.乃肺脉也.亦须准前五九四十五动而不歇.则无忧虑矣.若诊得其脉患极而弦.是为金衰不能制木.而风热愈盛.知为中风之候矣.按经云.右手寸口脉遍沉伏.乍小乍大.朝来浮大.暮...
...寸口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 【寸口】 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
...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脉迟,此为在藏也。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