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术_《物理诊断》_中诊治书籍_【岐黄术】

...倾,其右侧应尽量靠近床沿,背部垫一薄枕,先铺好腹带,右臂上举置脑后。2.穿刺部位 通常选腋前线第八肋间或腋中线第九肋间为穿刺点。3.操作步骤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包括套管和针)沿肋骨上缘刺入穿刺点0.5~1.0cm后,拔出针,连接...

http://qihuangzhishu.com/1015/122.htm

中医内科的定义、性质及范围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术】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中医内科古称“疾”、...

http://qihuangzhishu.com/76/2.htm

中药临床药动发展面临三个障碍_【中医宝典】

...、我国中医药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中药临床 药动研究还必须攻克三个障碍。 ■障碍一:缺乏创新思路 在中药研究特别是复方研究中,由于创新思路的缺乏导致了难以取得有意义的突破。目前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人员大多来自中医院校、研究机构,传统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03.html

华氏脉-----横空出世_【中医宝典】

...自己肯定有许多问题没有打开思路,许多治病的思路有不完善之处.于是他开始学习各门派的诊断技术以及各个名医的治病医案。大量的时间研究比较,然后用于实践。。。。。。2年以后华氏脉诊逐步成形,这使他的诊病技术大幅度提高,它突破了滨湖脉500年所划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0.html

论方证对应中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少阳禁汗禁吐禁下而只宜和解,顾阳气,护津液等。 但是历史上也有学者对上述研习思路持有不同的观点。清代柯琴、徐灵胎等医家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力倡方证对应,主张《伤寒论》的类方研究,一改以往以经解经、随文敷衍风,别开生面,医学风气为之一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254.html

中医妇科的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术】

...成功地进行了摘除死胎的手术。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和病源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的发展。晋,王叔和著成的《脉经》使诊脉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了,其中在妇产科方面,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

http://qihuangzhishu.com/81/3.htm

徐序_《治汇补》_中诊治书籍_【岐黄术】

...阐幽击蒙.端赖于撰述矣.苟无传书.虽善息脉如俞跗.善处方如桐君.亦惟自神其伎耳.将何以广其传.以共济群生哉.上海李惺 先生.才敏识精.以其余.傍究医术.息脉处方.有验精良.博采轩岐以来诸书.条贯辨晰.标奇举要.集为一编.命治汇补.予读...

http://qihuangzhishu.com/636/2.htm

中医儿科的形成期(隋朝-宋朝)_《中医儿科》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术】

...婴幼儿体届纯阳的观点,论述小儿脉法及惊。痫、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证治,北宋钱乙,字仲阳,对中医儿科体系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被誉为“儿科圣”。钱乙的主要学术建树,由其弟子阎季忠编集于《小儿药直诀》一书中。该书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http://qihuangzhishu.com/79/4.htm

中医情志研究的现代启示——读《中医情志》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怎么样的态度?是原样不变的继承,还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是一直以来中医界表现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两种不同的认识态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要进行中医学术研究,就必须首先面对和明确回答这一问题。《中医情志》在其学术原则中旗帜鲜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29.html

健忘_《法圆通》_中诊治书籍_【岐黄术】

...存此火烧火,尚可施治。此火一灭,精气绝而其人死矣,岂但健忘一,即一部《法圆通》,皆此火衰绝耳。凡因何而不敢放胆用姜、附以活人耶!全龙点睛正在此处,学者着眼至摄心有密,乃培养此火种之法。钦安心、,亦于是乎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12/35.htm

共找到422,2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