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_《脉理求真》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自当于两寸;论上下位置,则大小又当于两尺。而乌程林之翰专推王氏脉经,本以经络贯注当于寸之说,着为管窥附余,其理虽属不易;但将诸家大小尺之说,借为诋毁,以表独得,不惟理与内经相违,且更生其上下倒置之弊矣。)然五脏六腑,其靡不悉统...

http://qihuangzhishu.com/846/3.htm

中医师必须擅长——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要精微论》、《三部九候论》、《玉机真论》等六篇章,《难经》论者四分之一多,确立寸口法,并为后世所宗。医圣张仲景更是将置于首要位置,每卷皆名‘某某病证并治’……,第一部学专著《脉经》提出治病、证兼施的临证方法,使易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_《宗三昧》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急者.观下文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则疝瘕之阴阳治.可了然矣,二阴急为痫厥.厥属肾.而痫属心包也.二阳急为惊.闻水音则惕然而惊也.脾外鼓沉为 .久自已.肝小缓为 .易治.肾小搏沉为 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病亦下血.二脏同病者...

http://qihuangzhishu.com/845/24.htm

指法之运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可以说是对《黄帝内经》原则的阐发。 所谓上下,是者将寸关尺三都,每部又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在前的部分为上,在后的部分为下。如《指南》将每部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其曰:“寸关尺每部三分,前一分,中一分,后一分,三而三之,是为九分。一指取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8.html

的含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无疑是对全身的的一种检查方法,所以我们说起源于经络和对经络的检查是没有疑义的。当然经络实质问题目前还不能说是清楚了的,但说它与血脉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则实不为过,不论占代的遍诊法与后世的独寸口法,凡是诊脉的部位必在经络循行的道路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6.html

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就是说,凡是脉象上和其他部位搏动不一致的地方就是疾病的表示。例如寸脉亢盛加上迟脉沉细是阴虚阳亢的表示,细而左关有力与血虚肝旺有关,甚至脉象上出现阴搏阳别的状态与妊娠有关。历代书中对此有更多的描述,如“寸脉浮,关上小紧数”,“阳浮阴弦”,...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的内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肿块的按要注意其大小、形态、硬度、压痛等情况。 积聚是指腹内的结块,或肿或痛,见症不一。积与聚有别,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的为积,病属血分;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的为聚,病属气分。 左少腹作痛,近之累累有硬块者,中有宿粪。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1.html

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检查手段对疾病作出诊断,简称四。其中切诊是切按触摸身体一定部位是触按经脉搏动,包括在切诊之内。切诊除包括外其它常被采用的为胸背触诊和腹部触诊,尤其是腹更为重要一些。 下面就这方面的内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9.html

论_《轩岐救正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按脉者血之府.精气之源神之.用水谷为宗.盖脉不自行随五脏元真变化于经隧之间.显见于气口.阴阳之蕴也.自轩岐以下.难经仲景.始约言其要.迨晋王叔和以鸣时.撰有脉经.可谓周备详切.惜乎以大小之两寸.部位错乱.瑕瑜莫掩而后之妄男子高阳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xuanqijiuzhenglun/698-13-1.html

探秘_【中医宝典】

...要对内容和技术非常熟练。根据中医的理论,左右手的寸关尺分属不同的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等,根据不同部位出现的脉象变化,加上对中医脏腑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参考其他“二半”(望诊、问诊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53.html

共找到168,3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