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之病,今人谓之四时伤寒,绝不知其出入之理。夫冬时伤寒,乃寒邪自外而入,故用麻黄、桂枝发汗之重剂。春夏发热之症,其由冬时感寒,偶不及发,寒毒藏于肌肤之间,至春变为湿病,至夏变为热病,其邪自内而出,故用羌活、前胡解表之轻剂。若夫春夏秋三时...
...小儿伤寒在表,乃寒邪伤表荣分也。其证身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而脉浮紧者。古法主九味羌活汤。(如苍术、白芷、川芎、细辛、羌活、防风、生地、黄芩、生甘草,引用生姜、葱白)大便秘者加大黄。呕逆烦渴而热甚者,古法主双解通圣汤(如麻黄、朴硝、大黄...
...病因见感冒 方法一 取位:全身 操作方法:取蒲公英50克、板蓝根50克、羌活20克、黄芩30克,水煎汤浴身。适用于小儿外感发热。 ...
... 今以一圈白色,喻人身一团正气,黑色喻外入之寒邪。邪犯皮肤第一层,乃太阳所主,病现头项腰背疼痛,发热恶寒,邪既入于皮肤,如盗贼之入墙垣也。看其何处空虚有隙,便得而乘之,故不必拘定一日二日之说,或入于手足之阳明,或入于手足之少阳,或入于手足...
...火热病邪,即使是其它外邪也是“六气皆从火化”,既然病理属性是火热,因此主张“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治疗“宜凉不宜温”,这就突破了金代以前对外感热病必从寒邪立论,治疗多用辛温的学术束缚,是外感热病理论的一大进步。清代叶香岩纱》感温热篇》...
...七情所病,谓之内伤;六淫所侵,谓之外感。自《内经》、《难经》以及唐宋诸书,无不言之,深切着明矣。二者之病,有病形同而病因异者,亦有病因同而病形异者;又有全乎外感,全乎内伤者;更有内伤兼外感,外感兼内伤者。则因与病又互相出入,参错杂乱,治法...
...【主要证候及特征】外感病证的主要证候有邪在肺卫、湿邪困脾、肠道湿热、邪在少阳以及肺热证、胆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膀胱热证等。这些证候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季节性、发病急、病程短,均不外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人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相应脏腑功能失常所致...
...伤于饮食、劳役、七情六欲为内伤;伤于风、寒、暑、湿为外感。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发热,热甚不休。内伤恶寒,得暖即解;外感恶寒,烈火不除。内伤恶风,不畏大风,反畏隙风;外感恶风,无风先畏,见风更甚。内伤头痛,乍痛乍止;外感头痛,连痛不休。...
...外寒指外感寒邪。 【外寒】 指外感寒邪。由于寒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和脉浮紧等症。指人体阳气虚弱,出现形寒畏冷或容易感冒的病症。《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外感荣卫药外感荣卫病。卫病收敛,以麻黄为主药,疏泄之力极大,凡皮肤、腠里、筋骨、关节,无所不到。虚人小儿老人,虽轻用亦不可。凡卫气闭束恶寒之病,可用薄荷、苏叶、荆芥、葱头以代麻黄,疏泻力小。非真麻黄汤证莫用麻黄。荣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