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有芳香行气温燥化湿的特长,可用于治疗夏秋之交发生的湿温病(身热不扬,有汗而热不退、头痛身重胸脘堵闷,食欲不振,口不渴或口甜,小便不利、舌苔白厚滑腻、脉象濡滑缓)。常配合杏仁、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三仁汤)等同用,而收到辛开...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医博士 今春北京的天气不好,现在都已过了谷雨节气了,往年这个时候早已很热,但是今年却很冷,整个天空雾蒙蒙的,湿气很重,因此更显得阴冷。 所以,这让我很想讲讲阳气和湿气的关系。在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
...生于足趾,由湿热下注或接触湿毒邪气而发。初病足趾间有小水庖,痒甚,经擦破后则流水,局部可有脱屑或结痂。因反复作趾间湿烂,故又称“水溃疮”。脚湿气每易有继发性感染,重证渗出液显着增多,并有特殊臭味,局部皮肤(以足趾屈侧近趾根附近为多见)易擦...
...在夏季发生的疾病中,寒湿之邪引发的疾病往往占绝大多数。 盛夏酷暑,人们都非常重视防暑降温,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寒湿之邪对人的伤害。殊不知炎炎盛夏,特别是夏秋之交的七、八月间(古称长夏),由于多雨,湿邪当令,所以寒湿之邪伤人更甚。临床实践证明,...
...蔻、干姜。所有断截之法,不宜早用,用之非变膨鼓,即成疟母之 。疟证殊多,总宜分别而治。江诚曰∶寒疟因寒水伏于肌腠,湿疟因湿气伏于太阴,斯二疟夏秋皆有,非比暑疟、风疟,受于夏天,发于秋令也。...
...□ 张洪军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夏秋之交天气迅速由湿热转向干燥,人体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种转变,尤其是各类脓肿、结疥、皮肤溃烂等会多发,而其中以疖肿患者居多。 李老汉因臀部疼痛不能坐,不能正常行走,前来就诊。这是一位比较重的疖肿患者。经...
...防受凉:在暑热蒸腾的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在预防中暑的同时,切莫过度贪凉,引起感冒。 三伏感冒亦称“热伤风”,主要表现为发烧,甚至持续高热不退。着凉后还可诱发支气管炎、肺炎以及肾炎和...
...之也。二证之起因,虽皆由时邪,然因所感之不同,及受处之各异,证状遂为悬殊,疟疾所感为风气 之邪,受处为营卫之间,故其病为阴阳交并,寒热交争;痢疾所感为湿气之邪,受处为肠腑之间,故其病为 传化失职,郁蒸滞下。不仅此也,同一疟证,因身体不同居处...
...交脛也。从大,象交形。凡交之屬皆从交。古爻切 (交) 交脛也。交脛謂之交。引申之爲凡交之偁。故爻下曰。交也。烄下曰。交木然也。?下曰。交灼木也。㮐下曰。木參交以枝炊䉛者也。衿下曰。交衽也。凡㒳者相合曰交。皆此義之引申叚借耳。楚茨傳。東西曰...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 (1)防秋燥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