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消暑勿伤阳气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咳嗽、关节疼痛、怕冷等。人要想不生病,就要保持体内阴阳平衡。为了适应自然界阳气春夏释放、秋冬封藏的自然规律,同时又不使体内的阳气过多或过少,中医总结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原则。而现在正值夏季,养阳、护阳正当时。 消暑降温勿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66.html

中医出招阻挡热伤风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中等力度同时往头上推移,至头顶后双手掌再同时往头后推到枕部即止。连续做10~40下。 7、防暑药品家必备 从中医的角度看,夏季防暑一方面要注意饮食,早餐不宜喝冷饮宜吃热食,这样才能保护胃气。另一方面可常备些如下避暑中药,防止引发热感冒等病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863.html

夏季养生概要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心”,具有主血和藏神的功能。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 夏三月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饮食不应该过成、过甜。夏季...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75.html

不同体质夏季食疗养生_体质养生_【中医宝典】

...夏季细菌容易滋生,要注意保持居室通风和卫生。 痰湿质:“大肚子”喝冬瓜汤 特征表现:大腹便便,晚上睡觉鼾声如雷,平日里光彩照人,脑门油亮,易出汗,且多黏腻。容易出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 养生推荐:冬瓜汤。 冬瓜有利尿、祛痰的功效,夏季...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870.html

夏季养生莫过度贪凉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时期。夏季温度高毛孔舒张,身体需要散发这种阳气,但是,如果过度贪图凉爽,出汗后马上喝凉水,吹冷空调,洗冷水澡,不能顺应这种阳气上扬之势,等于不顺应环境,把阳气闭锁在身体内,到日后尤其是秋季容易出现口生疮,出痘痘的情况。 养生讲求顺应气节,...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76.html

夏季防暑更防寒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因夏季出汗较多,应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伤害了人体的阳气。“春夏养阳”就是这个道理。夏季要保持心胸宽阔,精神饱满,防过怒。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24.html

夏季如何顺时养生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内经》古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内经》的养生思想注重精神调摄,从本段经文中可以明显体现出来。本...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183.html

夏季养生三原则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暑和湿是夏季的主要特点,天气越来越热,又到雨季不仅天气炎热湿气也很大,所以要做好夏季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 养阴扶阳:“养阴扶阳”,是夏季的气候特点决定的。暑和湿都是“邪气”,但两者的性质却截然相反。 暑属于“阳邪”,易损耗人的津液,导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78.html

夏季热饮助养生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十分有助于养生保健。 汤羹饮食夏季为宜 一年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更迭变迁,万物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夏季三月,以暑热为主,此时气候炎热,阳气蒸腾浮散,人体也要顺应阳气浮散的趋势。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54.html

夏季清淡 神清气爽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这和上边提倡的不谋而合,大同小异。 夏天热,出汗多,要多饮水,老年人更应该注意,《佛家养生秘集》也介绍寺僧们夏季都喝白开水,也以金银花、菊花代茶,能清热解毒明目。道家养生也要做到“口中少言,心中少事”,“口腹不节,生疾之由”。陶真人养生歌:...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51.html

共找到96,1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