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少数民族因缺少文献记载,故其医药之历史仅能依靠实地调查,从口口相传中的资料加以了解。现时在该民族中遗留下来的医疗卫生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早期医药历史的侧面。根据台湾省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哈鸿潜等人调查的资料表明,现时台湾岛高山族居民的医疗,仍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10.htm

壮医药的萌芽_【中医宝典】

...能通过口耳相传部分汉文资料记载得以流传下来,说明这一时期壮医医疗卫生活动是活跃的。壮医药物疗法在这一时期处于萌芽阶段。 由于年代久远,后代的人们在不了解药物起源的真正原因的情况下,根据传说把它归因于某一个人,某一个神,如"神农尝百草,始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76.html

第三章第一节壮医药的萌芽_【中医宝典】

...能通过口耳相传部分汉文资料记载得以流传下来,说明这一时期壮医医疗卫生活动是活跃的。壮医药物疗法在这一时期处于萌芽阶段。 由于年代久远,后代的人们在不了解药物起源的真正原因的情况下,根据传说把它归因于某一个人,某一个神,如"神农尝百草,始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94.html

第六章 第三节 病因病机论--毒虚致百病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使壮族先民们对毒有着特别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并总结了丰富多彩的解救治疗方法。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壮医认识和使用的毒药和解毒药有近百种之多。邪毒、毒物进人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刘'毒的抵抗力和自身解毒功能的强弱,亦即取决于人体内正气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11.html

第七章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和使用_【中医宝典】

...均有关于壮族先民(岭南俚人、獠、土人、山人、蛮人等)使用毒药解毒药的记载,这充分说明了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和使用历史悠久,显示了其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 从晋代开始出现了岭南俚人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文献记载,到了唐宋时期,品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28.html

第五章 第九节 壮乡药市的形成作用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有关。 笔者随广西中医学院医史文献室《壮医研究》课题组,于1983年11月1984年6月,两次对靖西县的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关于靖西壮乡药市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是固定在端午节举行。《靖西县志》载:"五月五日,家家悬艾虎,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0.html

第五章 第二节 壮药学的发展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新修本草》。 唐代陈藏器看到《新修本草》多有遗漏和纷乱,于是广搜文献,并采集民间用药经验,把遗漏的药物收集起来,著《本草拾遗》一书。其中也记载了不少壮族地区的药物。如: 1、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陈家白药味苦寒,无毒,主解诸药毒,水研服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9.html

第五章 第五节 医疗制度和医疗机构的建立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族地区医疗制度和医疗机构的建立都较晚,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宋以后才建立。 11世纪中叶,广西爆发了壮人侬智高领导的有壮汉等民族人民参加的反宋起义。根据新出土元碑《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考释,白居易的后代白和原,在广西参加了这次起义,当过"...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7.html

壮族地区毒药与解毒药初探_【中医宝典】

...的研究步伐。 结语: 综上所述,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是各种药物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多毒的环境里,使壮医有了大量的实践机会,积累了丰富的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独特经验。文献记载实地调查均证实,善用毒药和解毒药是壮族医药的优势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87.html

第二章 第四节 壮族民俗特色与壮医药的关系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 还具有解毒的作用。 鼻饮在古越族中流传 , 文献多有记载。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对鼻饮的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邕州溪峒钦州村落 , 俗多鼻饮。鼻饮之法 , 以瓢盛少水 , 置盐山姜汁数滴于水中。瓢则有窍 , 施小管如瓶嘴插诸鼻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06.html

共找到327,0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