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四节 壮医早期医疗卫生活动及文献记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从前两章所述我们得知,壮医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早期与汉医几乎是同步发展的,甚至在部分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武鸣县马头乡西周末年至春秋古墓中出土的2枚青铜浅刺针,表明了壮医针刺疗法在这时期业已使用,而且是最早使用的,无怪乎《素问》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7.html

壮族医学特色诊疗_【中医宝典】

...度。对局部有烂疮。过敏和皮肤病者,不宜用此法。 除了上述外治方法外,壮医还有许多种其他的外治方法,如火针疗法、麝香针疗法、跖针疗法、掌针疗法、油针疗法以及皮肤针、微型刀针、温刮缚扎刺法。耳针疗法、四方木热叩疗法、无药棉纱灸疗法、药棉烧灼灸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03.html

中药敷贴并非人人适用_中药知识_【中医宝典】

...,等于加重他的病情了。 中药三九敷贴是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穴位,以达到祛除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中医传统疗法。孙元中医师提醒,市民应选择正规中医院和中医诊所,在接受中医体质辨识、确认体质类型后再行接受中药敷贴。 孙元:冬病冬治三九贴是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268.html

第三章第四节壮医早期医疗卫生活动及文献记载_【中医宝典】

...从前两章所述我们得知,壮医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早期与汉医几乎是同步发展的,甚至在部分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武鸣县马头乡西周末年至春秋古墓中出土的2枚青铜浅刺针,表明了壮医针刺疗法在这时期业已使用,而且是最早使用的,无怪乎《素问》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97.html

第五章 第四节 丰富多彩的壮医诊疗技法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壮医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且丰富多彩的诊疗技法,大大地丰富了壮医的内容。 壮族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脉诊、甲诊、口诊等方面。详细内容见第六章第四节。 壮族的治疗方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到了这一时期,已形成了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6.html

腧穴敷贴法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概述】 腧穴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莫、斑螫、白芥子等)捣烂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又称为“天灸”,已在“冷灸法”一节作过介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88.html

广西每个乡镇配一名壮医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中新社南宁十一月三十日电(记者曾利明)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从去年开始,在全区推广应用壮医等民族技法方药,培训近二千名民族医药技术人才,计划从明年起,为全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一名壮医。这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广西站活动启动仪式...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51.html

第五章 第三节 方剂学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药物知识及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壮医方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壮族未能形成本民族的规范化文字,故壮医的医疗经验、单方、验方大多只能通过口授、耳听、心传的形式流传下来,遗失的固然很多,其中部分由于汉文资料记载得以流传下来。从唐宋时期的方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3.html

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研究通过专家鉴定_【中医宝典】

...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承担的“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研究”课题,日前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卫生厅主持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课题对于弘扬我国民族医药、提高壮医药的学术水平、完善壮医药学术体系、指导壮医药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作用,达到了国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04.html

敷贴法_自然疗法_【中医宝典】

...敷贴法又称外敷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并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敷贴法就已经出现。如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用地胆等药外敷“牡痔”;...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a15512.html

共找到17,8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