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发病机理_传染病_【中医宝典】

...和出血热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有如下看法。 (一)免疫机理 halstead等认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的人,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不发生出血和;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在血液中与原有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55.html

又到“登革热”流行时_【中医宝典】

...密度、人群易感性流行毒株有关。流行地区常为气温高而潮湿的南方,蚊媒常年繁殖,全年皆可发病,但多在5—11月份,7—9月为高峰。由于传播是活动度较大的蚊虫,所以,登革热发病率高、传播迅速,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迅速蔓延。 登革热是短期热性病,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942.html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与分型_传染病_【中医宝典】

...,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正常。热程通常为3~7日退热,部分病人在四肢、胸背可出现多形性皮疹,少数有出血倾向。 一般发热持续时间短,有轻度头痛全身痛、皮疹少、无合并症者,可诊为轻型典型登革热。 (2)出血热:具有典型登革热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58.html

登革热的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三种假说:一是病毒株的毒力不同。Ⅱ型病毒引起出血热,其他型病毒引起。二是病毒变异,认为病毒基因变异后导致毒力增强,但目前病毒变异的证据尚不充分。三是二次感染学说,认为第一次感染任何型登革病毒,只发生轻型或典型登革热,而当第二次感染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56.html

登革热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_传染病_【中医宝典】

...新发疫区病人的确诊必须以血清学和病原学作为依据。 登革热病人中凡出现1个器官以上出血、肝肿大、血小板减少(10万/ul以下),血液浓缩者可诊断为出血热出血热病人如出现症状,脉压低或血压低,红血球容积增高者,可诊断为休克综合征。...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87.html

出血热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出血热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临床试验未能证实糖皮质激素对纠正休克有确切疗效,但是一般认为对中毒症状严重休克的病例,仍可酌情静脉滴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20mg/d,疗程为2~5天。 (二)预后 出血热的病死率为1%~5%。休克综合征的预后不良,...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DengGeChuXueRe264491.htm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防止流脑霍乱传入中国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公告,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注意预防流行性脑膜炎( 简称)和霍乱传入中国。据悉,公告称,对来自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疫区的旅客,如有发烧,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皮肤粘膜瘀斑等症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440.html

登革热的诊断_传染病_【中医宝典】

...2代分离材料作为病毒红细胞凝集素进行病毒分型的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或做为补体结合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分型,可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 [鉴别诊断] 登革热应与流行性、、、药疹相鉴别;出血热休克综合征应与黄疸出血型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60.html

认识登革热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乏力,要恢复到正常状态通常需要几周甚至数月的时间。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南亚一带还出现了较传统登革热更为凶险的类型,即出血热,死亡率高达5%—10%。除了一般症状外,患者还会出现,伴有胃肠大出血,可于4—6小时内死亡。 吴昊教授...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50.html

出血热病毒_《医学微生物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毒蚊黄热病非洲、南美洲病毒蚊登革热亚洲、加勒比海地区Kyasanur森林病病毒蜱Kyasanur森林病印度Omsk出血热病毒蜱Omsk出血热俄罗斯布尼亚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啮齿动物为主肾综合征出血热亚洲、欧洲、非洲、美洲Rift山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weishengwuxue/963-29-0.html

共找到311,3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