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理论主要是八纲和由八纲发展成六经辨证理论,临床主要是以八纲分析患者出现的症状,辨清六经所属,进一步结合痰饮、瘀血、津液、阳气、饮食、积聚等病因理论,辨清具体的方证,而落实治用具体的方药,这即是经方辨证论治的辨八纲、辨六经、辨方证及方证...
...《汤头歌诀》四逆散(仲景)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柴胡、芍药炒、枳实麸炒、甘草炙等分。)此是阳邪成厥逆,(阳邪入里,四肢逆而不温。)敛阴泄热平剂扶。(芍药敛阴,枳实泄热,甘草和逆,柴胡散邪,用平剂以和解之。)《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散治...
...药药证,即在桂枝汤方证的基础上复合了白术证和附子证。笔者曾运用本方治疗过多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发现止痛效果显著,并且患者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伤寒论》中相关条文有,“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
...现代医学辨病的异质性与重要性,临证注重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治随证转。以病为纲,即强调现代医学的“病”不同于传统中医学辨证的异质性与重要性,临证注重病同则治同,病异则治异,治随病转。病证结合模式的现代临床运用有以下几种:①病证结合,双重...
...是否应用含碘中药、如何恰当应用含碘中药治疗“甲亢”,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作者总结了临床上的主要意见及运用情况,提出应通过一系列实验性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寻找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运用含碘中药治疗甲亢的新思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为...
...脾疾患,疗效卓著。” 我们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两位老先生都是从临床角度解读的。我们可以确信,两位老先生都是实话实说,彼此在临床上也就是这样用的。 问题出来了。同一方证,便干和便溏截然相反,而两种说法又都是来源于实践,都没有错。为什么? ...
...临床治疗炎症及免疫性疾病,其主要机制在于抑制病理性亢进的免疫环节。然而,由于中药特殊而复杂的药效及机体复杂的免疫机理,中药对此类疾病治疗的机制还不能被全面、深入地了解,如何更充分利用中药这一自然资源,使之更广泛、更有效地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
...瘀证及温病瘀证。钱师对此类瘀毒相兼病证,均采用化瘀解毒法,但有偏重不同。对留瘀致毒者,以化瘀为主,解毒为辅,佐通下。其通下法的运用,源于何廉臣”瘀血化火宜通下“之论,常用桃仁、瓜蒌仁、当归、麻仁润下、缓下。若大便干结,用天花粉、制川大黄配伍...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 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 陈某某...
...气泄而未尽,气机紊乱,故其痛不已。治当调气机、宽胸膈。拟四逆散加味:陈皮10g 赤芍10g 柴胡6g 甘草3g 瓜蒌12g 二剂二诊:胀痛不减,舌脉同前,原方加桂枝4.5g ,薤白10g ,二剂。三诊:疼痛大减,原方续服二剂。按:力小任重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