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牢_《脉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水气膈间停.若居关与尺.腹背及腰疼.(沉主阴.阴盛则克伐元气.故三部得沉者.皆主痛.宜温之.有水气者.宜利之.)沉缓寒湿沉数热.沉滑当知痰食真.沉如无力.气虚甚明.(沉有力为实邪.故主寒主积.沉无力.则气虚也.)崔紫虚四言举要云.沉牢痼冷...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que5664/278-23-0.html

濡脉之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 《四言举要》:“浮濡阴虚,濡小阴虚,湿留濡细。腰痛之脉,濡细肾著。” 《三因方》:“濡而弱,为内热外冷、自汗,为小便难。” 《医学入门》:“濡而弱,内热外冷,自汗,小便难。心脉浮濡虚损足多汗,肝脉沉濡恍惚下体重。肾脉沉濡,便血女胎脱,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0.html

微脉之单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微则为虚,寸口微为阳不足,阳微则恶寒,阴微则下利。” 《四言举要》:“阳微恶寒,阴微发热,男微虚损,女微泻血。” 《三因方》:“微为虚、为弱、为衄、为呕、为泄、为亡汗、为拘急、微弱为少气、为中寒。” 《诊家枢要》:“微为血气俱虚之候,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6.html

牢脉之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者死。” 《活人书》:“沉牢痼冷。” 《四言举要》:“积聚在里,牢急者生。” 《医宗必读》:“沉牢痼冷。蒿血在中,牢大却宜。” 《脉学阐微》:“牢面兼敷,热邪阻滞。牢而兼迟,痼冷寒积。牢而兼实,癜积郁结。” 牢脉之相兼脉较少见,因牢脉本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5.html

从《脉经》起脉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虽较《脉经》通俗,较《脉诀》高明,但其以脉列病的形式是一致的。 此外,虽有以病为主结合脉象分析病情之作,如宋崔嘉彦《四言举要》中的一部分内容,及后人补充重撰的《四言举要》等书,但除录自《内经》仲景之外,多为迂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6.html

散脉之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消渴,一云浸淫痛。” 《四言举要》:“浮散虚剧。” 《古今医统》:“浮洪兼散,夏月本体。” 《脉如》:“代散必死。” 《脉简补义》:“滑而浮散摊缓风,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瘕,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一云浸淫痛。” 散脉以阴血亏虚耗竭在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5.html

中医脉象之短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三十二辨》、《脉如》等书都引用了不及本位之说,《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诀汇辩》、《诊家正眼》、《脉诀启悟注释》、《脉确》、《医灯续焰》、《脉法统宗》、《医醇剩义》等书又提出“不能满部”但两者含义并没什么明显的区别。 关于形象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7.html

涩脉之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四言举要》:浮缓风湿,沉缓水蓄,缓大者风,缓细者湿,缓涩血少,缓滑内热,中风浮缓,风伤于卫,浮缓有汗。 《四言举要》:“浮缓风湿,沉缓水蓄,缓大者风,缓细者湿,缓涩血少,缓滑内热,中风浮缓,风伤于卫,浮缓有汗。” 《三因方》:“缓而滑,...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8.html

微脉之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秋吉冬成病,微数虽甚不成病,不可劳。” 《千金方》:“寸口脉微而弱,血气候虚,男子吐血,妇人下血,呕汁出……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四言举要》:“遗精白浊,微涩而弱;三消之脉,细小候涩,形脱可慷;健喉走马,微伏则难;...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7.html

共找到8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