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 发热是急性白血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约半数以上患者以发热起病,当体温>38.5℃时常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其热型不一且热度不等。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极少数患者还可发生局灶性或多部位坏死,引起高热或骨骼疼痛。 2.出血 急性...
...恶病质),也说明了精神因素与癌有密切关系。此外,肿瘤的发生机制还与痰、瘀、热毒密切相关。首先,肿瘤的实质与痰关系甚大,这是内外合邪所致的痰,实为痰毒,既可与热毒蕴结,又可与寒湿之毒凝结,后期又往往构成痰瘀互结。因此,恶性肿瘤尤具有痰的特性,即...
...(一)发病原因 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常与各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甚至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组织损伤等有关。 1.感染 是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病原体有细菌、螺旋体、原虫、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1)...
...(一)发病原因 ATL的发生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关,患者血清HTLV-Ⅰ检查阳性。高发区是日本Kyushi岛的南部,此处居民10%~15% HTLV-Ⅰ抗体阳性,其他地方的发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发区和其他地区的...
...患儿中约15%伴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瘤Ⅰ型(NF1),有15%无NF1证据而有NF1基因突变。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生恶性髓系疾病的危险增加,包括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等。NF1基因位于17q11.2,编码Ras-GPT...
...(一)发病原因 可能导致发生儿童白血病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因素,但对每一个白血病患儿来说常不能确定其个体的致病原因。 1.病因 (1)环境因素:接触电离辐射有利于白血病的发生,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发生原子弹爆炸后,当地...
...抑制细胞凋亡导致髓系细胞不断扩增是CML的又一发病机制。 (4)急变发生机制: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80%的AP或BP CML患者有继发性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异常依次为+8、+Ph、i(17)、+19、+21和-Y。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变(急粒变)的...
...关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问题,到目前为止,学说虽多而且有的学说也颇为有力,便尚未得到彻底阐明。兹介绍如下:...
...先天性白血病(congenital leukemia,CL)是一种罕见类型的白血病,是指从出生至生后8周即诊断的白血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及体质异常有关。常伴有先天畸形,如21-三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等。...
...和牙周炎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但是有关的免疫病理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孟焕新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通过对牙龈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补体和细胞因子以及外周血吞噬细胞的趋化功能的研究,探讨牙周炎的免疫发病机制,为早期预测和控制牙周炎奠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