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 Geshu(BL 17)膈俞,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在背中,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外侧支,及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
...用隔姜灸,余穴均针刺施泻法。内关、膈俞应以气至法激发针感至前胸。 5.古方辑录 《类经图翼·十一卷》:“哕逆:乳根(三壮,火到肌即定;其不定者不可救也)、承浆、中府、风门、肩井、膻中、中脘、期门、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古案选介/名家验...
...呃逆是肌阵挛的一种表现,是由膈肌反复痉挛引起(膈肌是分隔胸腔与腹腔的肌肉)。呃逆时可听到声门迅速关闭的响声(声门是声带之间的空隙,声带可阻挡气流进入肺部)。当支配膈肌的神经受到刺激时,膈肌就会收缩,从而产生呃逆。与呃逆有关的神经可能是通向...
...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首先为去除病因,并阻断呃逆反射弧。 1.简易法 如分散注意力的交谈,疼痛或其它不适刺激,喝冰水、用纸袋或塑料袋罩于口鼻外做重复呼吸,喝大口水分次咽下,做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做呼气动作),以阻断呃逆...
...之,或煎酒嗅。)桂心 〔土石〕伏龙肝(产后咳逆,同丁香、白豆蔻末,桃仁、茱萸煎汤下。)代赭石(心痞噫逆。)硫黄之。) 【湿热】 〔草果〕大黄(伤寒阳证呃逆,便闭者下之,或蜜兑导之。)人参芦(因气昏瞀呃噫者,吐之。)人参(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咳...
...。 3.取一根细棒,一端裹上棉花(若手边无棒,可用竹筷的细端包上棉花代替),放入患者口中,用其软端按端前软颚正中线一点,此点的位置正好在硬、软颚交界处稍后面。一般按摩一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注意事项 1.打嗝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横膈痉挛,...
...、足三里、公孙。热吐加合谷、金津玉液;寒吐加上脘、胃俞;痰饮加膻中、丰隆、食积者配下脘、璇玑;肝逆则加太冲;中气虚者兼用脾俞、章门。附:呃逆呃逆多由邪气与积滞中阻,或暴怒气逆,胃膈气失宣降所致。主证为呃感连续,声短而频。如偶发者不治自愈。如...
...(一)发病原因 1.神经系统病变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积水、脑血管病变等。当病变波及延髓时较易发生呃逆。 (2)脊髓病变:如脊髓炎、颈髓病变或脊髓痨并发膈危象。 (3)周围神经病变:呃逆主要因迷走神经与膈神经...
...滚入肚.煮至水干为度.取出捣烂无丝.合前药末为丸.每日空心滚汤下二钱.最速效.〔呃逆〕 因寒而起者.良姜.(一钱五分)丁香.(一钱)柿蒂.(二钱)甘草.(炙五分)水煎服. 柿蒂煎汤饮亦止. 日久不愈.连四五十声者.生姜汁一杯.加蜜一二匙....
...古代称之为哕,《素问·宣明五气论篇》曰:“胃气逆为哕为恐。”《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则把哕分为寒呃、虚热呃、实热呃三种。此分类法,对后世划分虚实寒热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临证用经方治呃逆,往往可收良效。 大黄甘草合左金(丸)汤证案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